说到此处,吴三桂顿了一顿,紧接着目光转向刘玄初,继续言道:
“不过呢,玄初啊,你刚才提到的另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年朝廷应拨发的军饷至今尚未送达,再加上粮草储备亦是严重不足。
照目前的情形来看,当务之急还是得设法催促朝廷尽快将军饷送来才行呐!只有这样,咱们才有足够的财力去维持军队的日常开销,并持续购入所需物资装备。”
刘玄初作为吴三桂身边的重要谋士,对于整个云南地区的局势状况自然是了然于心。
实际上,吴三桂心里对此也是一清二楚。
他深知只要能够顺利讨要来今年的全部军饷,那么后续的一系列采购计划便能得以有序推进。
这日日夜夜、辗转反侧地思量过后,吴三桂心中已有定计。
一方面,他奋笔疾书,写下一封封言辞恳切的折子,催促朝廷尽快发放粮草与银钱;另一方面,则紧锣密鼓地继续招募兵员、购置马匹兵器,不断扩充自己麾下军队的规模与实力。
而此时远在广东的平南王府内,众人亦是人心惶惶。
眼见着吴三桂的势力如滚雪球般日益膨胀壮大,身为广东藩王的尚可喜不禁有些焦躁难安起来。
其子尚之信虽已被剥夺了世子之位,但手中仍掌控着部分军权,担任着提督一职。
只见他愤愤不平地叫嚷道:“父亲大人,您瞧瞧,这小皇帝简直就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啊!今天能收走您手上的政权,明天说不定就会打主意要收掉咱们的兵权呢!”
面对儿子的冲动言语,尚可喜只是微微一笑,轻斥道:“你呀,遇事如此沉不住气,怎能成大器?”
原来,自从康熙成功收回云南的政权,并迫使吴三桂将地方政务交还予总督和巡抚管理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谋对福建和广东两地政权的回收事宜。
如今,皇帝的圣旨已然传至广东,尚可喜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二话不说便乖乖地将政权交还给了当地的总督和巡抚。
要说这尚可喜,当真是个久经官场、老谋深算之人,活脱脱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其实早在康熙初露锋芒之时,他便已洞悉其真实意图——这位年轻的皇帝一心想要削弱各地藩王的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然而,尚可喜深谙处世之道,明白何为明哲保身。
毕竟他饱读诗书史籍,知晓历史上那些因权势过大而遭致灭顶之灾的案例比比皆是。
故而,在这场风起云涌的权力斗争中,他选择暂时隐忍退让,以求自保。
自顺治十年伊始,三藩之一的尚可喜便接二连三地向朝廷递交奏折,恳请能回归辽东安享晚年。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些恳切请求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朝廷的回绝,朝廷执意要求他坚守广东,不得擅离。
世子尚之孝神色匆匆地来到尚可喜跟前,压低声音说道:“父王,儿方才听闻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吴三桂近些日子竟然再度购入了多达四千匹蒙古战马,更为关键的是,这匹骏马乃是出自察哈尔亲王布尔尼之手!”
“什么?竟是布尔尼的战马?”尚可喜闻听此言,不禁大惊失色,满脸惊愕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