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谨慎地将夹层中的那张纸取出,展开一看,上面赫然是王辅臣的亲笔书信。
信中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写信人的恳切之情。
“臣王辅臣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臣自顺治十一年随大将军洪承畴征讨云南缅甸以来,便一直留在云南镇守。
这二十年来,微臣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京城,渴望能够早日回京面圣。
但微臣身受平西王之恩,又唯恐平西王之子对微臣不利,故在此跪地恳请皇上开恩,将微臣调离云贵之地。
哪怕只是让微臣担任一个小小的官吏,微臣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
王辅臣在信中言辞直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话说朱国治将他与王辅臣的聊天内容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一字不漏地呈给了康熙皇帝。
康熙仔细阅读之后,终于明白了其中原委。
原来,那王辅臣在云南的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恰好此时康熙正打算调王辅臣回京,没曾想王辅臣竟主动请求返回京城,这可真是上天相助于康熙啊!
念及此处,康熙不禁感到一阵兴奋。
稍作思索后,康熙便提起御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封诏书。
咱们暂且按下康熙这边不表,另说一说云南那边的情况。
吴三桂派出了三支精锐部队,将那些被称为“叛党”的人团团围住。
然而,这三支军队只是包围却并不进攻,致使叛军的粮草逐渐耗尽。
吴三桂见状,心中暗自思忖: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如果这些叛军全都饿死了,日后恐怕就再也难以找到新的叛军来对抗朝廷了。于是,他心生一计,故意命令手下士兵露出破绽,好让那几个被困的叛军能够趁机补充粮草,以维持生存。
吴三桂心中仍旧惴惴不安,他眉头紧皱,暗自思忖着:“如此这般,还是不够保险呐。”
思来想去,吴三桂心生一计,决定故意将粮库搬迁到离那些匪寇更近的地方。
果不其然,那几个匪首见状大喜过望,知道这是吴三桂有意送给他们的粮草,于是愈发肆无忌惮地开始抢夺粮食。
就这样,原本可能会被饿死的这群人不仅没有遭受饥饿之苦,日子反倒过得比从前更为滋润了。
只是由于害怕暴露行踪引来官兵围剿,他们不敢轻易踏出藏身之处罢了。
康熙的调令诏书,很快就来到了贵阳的云贵总督府。
这份诏书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以极快的速度传至贵阳的云贵总督府。
当卞三元接过诏书时,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人都吓傻了。
虽说此次是奉诏前往京城出任内阁大学士,但此去前途究竟如何实在难以预料。
慌乱之下,卞三元赶忙派人快马加鞭赶赴云南,向吴三桂禀报这一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