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听到这里,突然哈哈大笑,他想起了魏裔介的话。
魏裔介曾说过,这高士奇机灵,却不能委以重任;魏裔介也曾说过,高士奇虽然才高八斗,但就是考不中举人。
“今日你既然考了庶吉士中的第一名,自然配得上举人之名,今日朕赐你举人的身份,入翰林院担任编修。”
康熙说完,冲着高士奇满意地点了点头。
高士奇还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陈廷敬突然推了他一下:“怎么,皇上赐你举人身份,还不跪下领旨谢恩?”
高士奇如梦初醒,马上跪地叩头道:“草民高士奇领旨谢恩!”
陈廷敬却提醒道:“你现在应该自称‘臣’高士奇了。”
再看康熙,也是微笑着看着自己。
高士奇心领神会地答道:“臣高士奇领旨谢恩。”
且说这一日,高士奇一直梦寐以求的功名,竟然如梦幻般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康熙皇帝恩赐他举人身份,并让他进入翰林院,可谓是一步登天!
康熙心里清楚,高士奇提出的削藩之策,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即使是对自己最信赖的几个人,也要尽量避免透露。
因此,康熙再次加封高士奇为日讲官,让他为自己讲解文言文和古代道理。
高士奇深得康熙的器重,连续数日,一直在向康熙详细讲述削藩的事宜。
高士奇所言,正合康熙心意。
两人之间的默契愈发深厚,可谓是一拍即合,情投意合。
然而,康熙在这几天似乎有些得意忘形。
经过与高士奇的深入探讨,他认为现在已经具备了实施削弱藩王势力、减轻朝廷威胁的条件。
但是如此重大的决策,必须要向自己的祖母太皇太后禀报。
这一日康熙下朝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去拜见自己的奶奶。
康熙恭敬地行了一个礼,道:“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太皇太后正在与苏麻喇姑聊天,见康熙来了,心中不由得的高兴,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示意康熙坐下。
康熙微微一笑,拉着太皇太后的手说道:“皇祖母,最近国泰民安,朝中的事情也比较少。”
太皇太后微笑着点了点头,眼中透露出欣慰的神色。
她拍了拍康熙的手,感慨地说:“是啊,如今已经九月份了,都到了秋收的时节了,老百姓也忙活起来了。”
康熙笑着回答道:“是啊,皇祖母,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想必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太皇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那就好,百姓们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时,康熙刚要说话,只听得守在外面的吴公公喊道:“启禀太皇太后,建宁公主和驸马吴应熊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