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藩,乃是我大清入关之时,为我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的三位藩王。
当年朝廷利用三位藩王,从京城打到江南、陕西、甘肃,又从黄河打到长江;
随后渡江而下,一路收服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正所谓大清的天下,有一半都是三位藩王打下来的。”
高士奇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看到康熙皇帝听得非常认真,便继续说下去。
“这三位藩王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
他们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也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和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成为了地方上的霸主,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军队。”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认可高士奇的说法。
他深知三藩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加以解决,将会对朝廷造成巨大的威胁。
“朕知道,若没有三藩,朝廷未必能在短短的数年间,就占据大明所有的土地、城池。
但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康熙皇帝皱起眉头,语气严肃地说道。
高士奇附和道:“皇上所言极是。
三藩虽然曾经为朝廷立下大功,但如今却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统治。
而且,他们的存在也让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因此,必须尽快解决三藩问题,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高士奇继续说道:“大清一统天下,这三藩功劳甚大,因此许诺他们世袭罔替,割据一方。
然而二十八年已经过去,这天下也太平了,反清势力也消除了,可三位藩王不懂得收敛,仍然我行我素,大肆招兵买马、甚至是让朝廷出钱,给他们养兵。
最可恨是,三位藩王不仅掌握当地的兵权,甚至政权也紧握手中。
他们私自铸造钱币,私自征收各种税收,甚至走私、强抢当地的土地、财富、无恶不作。”
康熙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白。
高士奇见状,心中暗自的高兴,没错,他正想激怒康熙。
只要能激怒康熙之后,他的进言才会起作用。
康熙皇帝坐在龙椅上,紧紧地握着拳头,青筋暴起。
他的眼神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仿佛要喷出火焰来。
高士奇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让他意识到三藩之乱对国家造成的巨大威胁。
高士奇深知康熙皇帝的性格,知道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引起他的重视。
他故意夸大其词,描述了三藩之乱的严重性,希望能够激发康熙皇帝的斗志,促使他采取果断的行动。
康熙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
他意识到,三藩之乱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朝廷的钱粮,有三分之二被三藩消耗掉了。而且,朝廷每年的税收,几乎都用于养活三藩的军队。一旦遭遇灾荒和瘟疫,朝廷就不得不欠下巨额亏空。”
高士奇说到此处,陈廷敬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并补充道:“没错,这几年来,吴三桂索要的钱财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