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不禁大喜过望。
他连忙下令道:“快!快请吴三桂将军进来!”
吴三桂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帅帐,他抱拳禀手,语气坚定地说道:“南朝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拜见北朝摄政王!”
多尔衮急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快步走到吴三桂面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满脸笑容地说道:“好!好!好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吴三桂给盼来了!”
两人都是心怀叵测的人物,彼此之间都心照不宣。
吴三桂的这番举动意味着他自认为是大明的臣子,而多尔衮则代表着大清。
虽然双方心知肚明,但表面上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吴三桂接着说道:“摄政王,如今事态紧迫,如果今天您再不发兵援助,李自成将会占领山海关。
到那时,您要想入关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恐怕此生将难以实现啊!”
多尔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反问道:“哦?救民?
你所救的是你们大明朝的子民,与我大清又有什么关系呢?”
多尔衮这话的意图十分明显,他显然不会为了明朝而出兵攻打李自成。
而吴三桂也明白多尔衮话中的深意。
于是,他赶忙说道:“摄政王,只要您愿意出兵,我们保证不会伤害任何一个大明百姓,也不会侵犯大明的陵寝。
我吴三桂在此发誓,若能做到这些,我大明愿与大清以黄河为界,
我们将在南京建立新的基业,黄河以南归大明所有,黄河以北则属于大清。”
多尔衮听后微微一笑,表示:“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眼下李自成势力强大,我大清官兵一旦进入山海关,
根本无法分辨哪些是你的士兵,哪些又是李自成的人马。”
吴三桂不禁愣住,疑惑地问道:“呃……摄政王这是什么意思呢?”
多尔衮轻轻笑了笑,解释道:“我们双方联合起来,军队数量也不过20万,
实在不能再有无辜之人相互厮杀了,您觉得我说得对吗?”
吴三桂点了点头,他明白多尔衮说得有道理。
如果大清的八旗兵真的进入山海关,的确难以分清大顺军和大明军队。
只见多尔衮轻咳一声,目光如炬地盯着吴三桂说道:“平西伯,无论您是否真心降清,
首先要做的便是让您的军队与我军保持一致。
您可下令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剃发易服,如果有人胆敢违抗,格杀勿论!”
这多尔衮的一番话无疑是给了吴三桂一个巨大的台阶下。
毕竟他自己也知道,面对李自成的大军,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
而如今有了多尔衮的支持,他就有了更大的胜算。
吴三桂并非愚笨之人,自然明白多尔衮的用意。
如果多尔衮不肯发兵相助,那么他必然会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失去性命。
就在此时,一名剃头匠来到了吴三桂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