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知的命运,吴三桂决定不再前往北京,而是选择反抗李自成。
当然,吴三桂也清楚地意识到,李自成只不过是一个土匪而已。
他心里很清楚,李自成并没有对手下士兵进行约束和管理,导致他们肆意妄为、欺压百姓。
他意识到,这样的政权注定无法长久,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于是,吴三桂毅然决然地返回山海关,并决定背叛李自成。
然而此时的山海关已经有李自成派遣的唐通驻守。
吴三桂带领着四万大军抵达山海关后,与唐通的八千士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五月九日,唐通的八千士兵全军覆没,吴三桂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山海关。
在此期间,吴三桂还成功招安了将近一万名士兵。
如今,吴三桂手握五万大军,但对外宣称拥有十五万大军。
就在这一天,吴三桂在演武场举行誓师大会,将李自成的使者李甲的首级作为祭品悬挂在军旗之上。
同时,另一名使者陈乙则被吴三桂割去了双耳。
随后,吴三桂写下一封信,命令陈乙转交给他的父亲吴襄。
这封信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父子关系断绝信”。
吴三桂是这么说的:“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
事实上,吴三桂自认为这封信写得十分巧妙,但实际上却成为了导致他父亲死亡的导火索。
从表面上看,这封信似乎是吴三桂对父亲投降行为的严厉谴责,并宣布与其断绝关系。
但实际上,这封信是专门写给大顺政权看的,旨在保护他的父亲。
信中甚至说出了极端的话:“无论你们是砍掉吴襄的头颅,还是将他放入油锅中炸死,都与我无关。”
其真实意图是希望李自成不会杀害他的父亲。
当这封信被送到京城时,李自成愤怒至极。
他意识到,他和吴三桂之间必有一场决战。
五月十八日,李自成亲自带领七千名先锋军,随后还有二十万大军紧跟其后,气势磅礴地朝着山海关进发。
李自成渴望通过这场战斗一举消灭吴三桂,从而稳定中原局势。
然而,李自成并不是带着全部军队前往山海关的。
他带着大明朝的三位皇子,正是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以及四子永王朱慈炤。
李自成不仅将这三位皇子当作人质,还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同带来了。
李自成心里清楚,吴三桂之前的那封信,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他的父亲。
如今,李自成手握如此众多的人质,自以为吴三桂必然会乖乖就范。
北京到山海关的距离仅有区区350公里,但李自成的先锋部队却走了整整九天之久。
在这九天里,李自成每天都会给吴三桂写信劝降。
吴三桂同样也回信,表示愿意投降,并提出了一系列条件。
此外,吴三桂还派遣了六名使者前往与李自成谈判。
而这六位使者,成功地拖住了李自成长达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