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441章 郎才女貌

第441章 郎才女貌(2 / 2)

二人一见钟情,含情脉脉,眉目传情,宛如干柴烈火,一点即燃。

田宏遇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暗喜,深知自己的计谋得逞,于是慷慨大方地将陈圆圆赠予吴三桂。

崇祯十三年,洪承畴担任辽东经略。

他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让吴三桂担任诱饵,诱惑清军大举进攻。

果然,清军中计,洪承畴趁机发动攻击,一战定乾坤,取得了对清军的重大胜利。

然而,好景不长,崇祯十五年正月,皇太极率领十三万清军再次大举进攻明军。

面对强大的敌军,洪承畴命令属下摆开阵势,准备与皇太极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就在这时,吴三桂心生怯意。

他心想,如果自己的四万大军与皇太极决战,恐怕会损失惨重,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经过一番权衡,吴三桂决定率领自己手下的四万大军逃离战场。

洪承畴万万没想到,吴三桂居然会临阵脱逃,这等于是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

原本洪承畴计划中的决战变成了孤立无援的局面,最终他被部下捆住,献给了皇太极。

洪承畴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降清朝。

自此以后,辽东地区的大明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吴三桂一支孤军。

这场战役的失败,使得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线彻底崩溃,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而吴三桂的背叛行为也成为了历史的一大争议点,引发了后人的诸多讨论和评价。

因此,吴三桂成为了大明在辽东地区实际上的最高官员。

崇祯十六年,祖大寿再次向清朝投降。

祖大寿和皇太极分别给吴三桂写信劝降。

皇太极在信中说:“你派遣使者送给你舅舅祖总兵的信,我已经了解清楚了。将军的心,还在犹豫不决。我担心将军错过了这次机会,实在太可惜了。”

吴三桂的好友们也纷纷给他写了劝降的信。

他的哥哥吴三凤、舅舅祖大寿、姨夫裴国珍、表兄弟胡弘先以及朋友邓长春、陈邦选、姜欣等都在其中。

一时间,从清军到明军的“致明宁远总兵书信”如雪片般飞来。

尤其是姜新的信,写得非常动情,文中有“宁远、前屯数座城池都已经成为了笼中鸟、釜底鱼”这样的句子,意志稍微薄弱一些的人,恐怕都会心动。

那么,吴三桂读到这些信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皇太极和那些写了信全部作者都在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吴三桂的答复,准确在说,是等待着吴三桂打开城门,迎接他们入城的那一刻。

然而,吴三桂却对这些示好和劝说一概不予理会。

皇太极等人的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空,他们的热情也渐渐冷却。

崇祯十五年(1643年)十月,初冬的寒意悄然袭来,皇太极的耐心几乎耗尽。

为了得到吴三桂哪怕是一丝回应,他再次使出惯常手段:任命七兄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远征关内。

出征前,他第二次向吴三桂发出劝降信,信中诚恳地表示:“希望将军能认清形势,早日做出决定。”

为避免此信如同第一封一样石沉大海,他还特意嘱咐曾被吴三桂视作偶像的舅舅祖大寿再附一封信。

祖大寿遵命行事,在信中还附上了自己常用的虎骨靶小刀作为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