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431章 告老还乡

第431章 告老还乡(1 / 2)

翰林院的官员们身负重任,他们不仅要担任皇帝的学习和文学顾问,时刻陪伴左右,为其答疑解惑、提供宝贵建议。

还要积极参与各类敕撰书籍的编纂工作,展现出卓越的学识和才华。

每逢重要场合,如草拟祝文、册答文、谕祭文等,都离不开他们的精心构思和妙笔生花。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等科举考试中,翰林院的官员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充当主卷官、同考官或读卷官,以公正公平的态度选拔优秀人才,为国选材。

这一制度确保了选拔出来的人才具有真才实学,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博学多才、兢兢业业的官员,翰林院成为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他们的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皇帝的学识和修养,还对国家的文化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他们的努力,翰林院成为了一个汇聚知识和智慧的地方,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他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翰林院改革完毕后,康熙皇帝再次下旨:

命令吏部尚书黄机、

刑部尚书冯溥、

工部尚书王熙、

都察院左都御史明珠、

礼部左侍郎常鼐、

户部右侍郎田逢吉、

刑部右侍郎多诺、

中和殿学士折尔肯、

保和殿学士达都、

翰林院掌院学士折库纳、

熊赐履、

侍读学士傅达礼、

史大成、

侍讲学士胡密色、

李仙根、

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担任经筵讲官。

七月十七日午时,正式举行经筵大典于保和殿,由王熙、熊赐履讲解《大学》中的“康诰日克明德”章以及《尚书》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徼”两句。

八月份,朝廷又增补了日讲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宋德宜为经筵讲官。

按照规定,所有的经筵讲官都必须由皇帝亲自挑选,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尚书、侍郎和翰林院里的德才兼备、学问渊博之人。

而这次被选中的冯溥、熊赐履、明珠、王熙、黄机、宋德宜等人,后来也都陆续成为了大学士。

此外,由于内秘书院已被并入理藩院,所以康熙还提拔了理藩院右侍郎阿穆瑚琅为理藩院尚书。

就这样,康熙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中央机构的调整,并把内三院改成了经筵日讲官制度。

同时,他还利用这个机会,绕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让六部官员可以在日讲的时候直接向他汇报本部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