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在议政王与太皇太后之间正上演着一场激烈的较量。
尽管议政王极力反对,但太皇太后心意已决,坚持要放吴应熊返回云南。
面对如此局面,议政王纵然绞尽脑汁,亦是束手无策。
在一次由安亲王和康亲王主持的小型朝会上,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安亲王怒不可遏,破口大骂道:“这个可恶至极的魏裔介!就算已经被撤职查办,居然还有本事闹出这般幺蛾子,让吴应熊得以回到云南!”
庄亲王则是冷冷一笑,附和道:“可不是嘛!照这么看来,这魏裔介倒是帮了吴应熊一个大忙,趁机讨好巴结了吴三桂那个老家伙。”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康亲王突然发出一声冷笑:“哼!魏裔介此番举动的确高明得很呐!依我看,咱们绝不能再任由他留在京城兴风作浪了。”
听到这话,安亲王猛地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康亲王,难道您打算就这样轻易放过魏裔介吗?”
原来,安亲王心中早有盘算,他原本期望借助李之芳之手,将魏裔介彻底铲除。
然而,康亲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他目光阴沉地看着前方,缓缓说道:“安亲王啊,就凭李之芳所列举的那些罪名,
想要置魏裔介于绝境,简直是痴人说梦。当下最为明智之举,应当是迫使魏裔介主动退缩,回到家中安心养老去!”
话说至此,康亲王的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狡黠且诡异的笑容。
“莫非您已有妙计?”安亲王见状,赶忙追问道。
康亲王轻轻颔首,表示认同,接着开口道:“明珠那边,本王已然处理妥当,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这股东风了……”
“到底是什么东风?”安亲王愈发急切地追问起来。
此时,康亲王眯起双眼,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稍作停顿后,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待到明日,一切自会水落石出!”
实际上,近些日子以来,康亲王始终对李之芳弹劾魏裔介一事保持高度关注,并试图从中寻觅到些许线索和把柄。他妄图借助某些手段,一举将魏裔介彻底击溃。
现如今,朝堂之上尽管议政王们手握重权,但康亲王深知,若能成功扳倒魏裔介,自己便能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为此,他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等待着那决定性的一刻到来。
然而,可以与他们相抗衡的力量,无外乎是以魏裔介作为领袖的汉族文人学士群体。
康亲王深深地意识到,现今魏裔介的声名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且他的学生、旧部和亲友关系网更是遍及整个国家。
就在短短数年之间,魏裔介竟然还招收了整整三百名进士弟子,同时还身兼大清国国子监祭酒之职,其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措施来应对魏裔介,那么一旦等到由他所引领的这些士子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局面将会变得愈发难以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