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刻,太皇太后一脸威严地开口道:“玄烨啊,如果再有哪个人胆敢横加阻拦这件事,
你就让那些人直接来见我。你要明白无误地告知他们,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这平西王我就会一直深信不疑下去。”
听闻此言,吴应熊赶忙再次跪地叩首,言辞恳切地道:“多谢太皇太后隆恩,多谢皇上圣恩!”
要说这康熙登台唱戏,实则是太后在背后精心搭建舞台。
所有的好事都让康熙给占尽了风头,而太皇太后则默默承担起了康熙想要去做,但碍于种种原因无法亲自出手的重任。
这位议政王就算有天大的胆子,敢公然驳斥康熙的旨意,
可面对太皇太后那坚定不移的态度,他也只能噤若寒蝉,丝毫不敢有半句忤逆之言。
且说当晚,康熙返回乾清宫后,立刻奋笔疾书,草拟下一道圣旨。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透,这道圣旨就已被传令兵紧紧握在手中,快马加鞭,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直奔云南而去。
与此同时,吴应熊与建宁公主也一同回到了府邸之中。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两人在摇曳的烛火映照下,四目相对,彼此的目光中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
“驸马,你快跟我讲讲,太皇太后和皇上究竟有何深意呀?”建宁公主满脸疑惑地追问道。
只见吴应熊轻轻摇了摇头,双眉紧锁,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近段时间以来,朝堂之上自西南之地涌来诸多奏折,
无一不是对父王的弹劾之词啊!
然而,这些奏折皆被皇上留存于宫中,并未予以处置。
就在前几日,那四川御史郝浴竟然在公堂之上公然弹劾父王。
至于明日皇上将会作何决断,咱们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吴应熊心里如同明镜一般透亮,如此众多的奏折,纷纷指向吴三桂招募兵马一事。
难道康熙会不清楚其中真伪吗?
显然不可能!
康熙的立场已然十分明晰,那便是朝廷对平西王深信不疑。
正因如此,才会准许吴应熊返回云南,以此向满朝文武及整个天下表明,皇帝以及太皇太后皆是信任平西王的。
这般做法,无非是为了给官场和朝廷一个交代罢了。
倘若康熙明日果真惩处了那位四川御史郝浴,那么便意味着康熙有意将此事件按压下去,不愿再掀起波澜。
在四川地区,御史郝浴一旦遭受惩处,便意味着再也无人敢于呈上奏折去弹劾那位威震一方的平西王了。
经过一番深入剖析之后,吴应熊终于让建宁公主弄清楚了其中缘由。
\"驸马,对于这件事情,您理应给平西王修书一封,将情况解释清楚呀!\" 建宁公主果断地下达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