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听后赶忙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袍,然后向太皇太后解释道:“回禀太皇太后,今日所商讨之事着实棘手难缠,故而才耽误了些许时辰,请您见谅。”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语重心长地说道:“不错,国事为重,你是否前来请安并不重要,只要有心便足矣。”
康熙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浅笑,紧接着开口问道:“皇祖母,朕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不知这吴三桂到底算是好人,还是恶人呢?”
太皇太后闻听此言,脸色微沉,略带不满地回应道:“身为天子,怎可如此询问臣子?岂能简单以好坏定论?”
康熙意识到自己言语不当,赶忙赔罪道:“是……皇祖母教训得极是……”
太皇太后见状,神色稍缓,伸出手来,朝着座椅轻轻一指,示意康熙落座。
等康熙坐稳后,太皇太后才继续言道:“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啊,如果硬要给他定性为好人,那他肯定算不上。
但若要说他是十足的恶人,却也不尽然。
毕竟当年他曾协助我大清顺利入关,攻克山海关,成功占据北京城,并为我们开拓疆土,平定中原九州,几乎拿下大半壁江山。”
太皇太后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吴三桂此人啊,其心之狠毒、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呢,咱们也得承认,他的确立下过赫赫战功,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只是,他如今手握重兵,且心怀不轨,妄图谋取更大的权势,这无疑给我大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呀!”
康熙皇帝神情专注地倾听着太皇太后的话语,不时微微颔首,表示自己正在深思熟虑。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这位年轻而睿智的皇帝,语重心长地叮嘱道:“皇上啊,对于像吴三桂这般人物,我们既要善于借助他的才华和能力来巩固江山社稷,
但同时也要时时刻刻警惕他那颗蠢蠢欲动的野心。
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轻易相信那些位高权重之人所说的每一句话。”
康熙皇帝目光坚毅,语气沉稳地回应道:“孙儿知晓了,皇祖母您的这番教导,孙儿定会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听到康熙如此回答,太皇太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轻轻地拍了拍康熙的肩膀,赞许道:“好啊,我的乖孙子果真聪颖绝伦,日后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帝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圣君。”
待到太皇太后说完了吴三桂的评价之后,康熙皇帝这才开始将乾清宫内众人,正在讨论的关于是否让吴应熊返回云南探望亲人之事,详细地向太皇太后禀报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太皇太后坐在龙椅之上,眼神深邃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她终于开口说道:“玄烨啊,现今朝廷正处于休养调整之际,可以说是最为恰当的时候。尽管吴三桂购置战马、招兵买马之举引人瞩目,但我们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表明他有谋反之意图。”
康熙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太皇太后的观点,并回应道:“皇祖母所言极是。”
这时,太皇太后紧蹙双眉,语气严肃地接着说道:“当下,朝廷对吴三桂心生疑虑,而吴三桂同样对朝廷心存戒备。
倘若此刻准许吴应熊返回云南,即便他不再折返京城,从情理上来说也是说得过去的。
如此一来,既能显示出朝廷对吴三桂的信任,又能让吴三桂明白朝廷的立场,双方便可相安无事,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