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芳听了王清的话,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道:\"原来如此!好,那就先收集魏裔介犯罪的证据,待时机成熟,我必定将他扳倒!\"
李之芳离开后,王清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怎么也想不通,好好的李之芳为什么突然要弹劾魏裔介。
难道魏裔介得罪了他?还是另有隐情?
这些问题让王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可王清思来想去,始终觉得这魏裔介与李之芳之间并无任何关联。
唯一能想到的原因便是,李之芳身为朝廷的御史,手握捕风捉影上奏之权。
也就是说,只要他听闻了某些消息,即使缺乏确凿证据,依然能够凭借此权进行弹劾,这便是所谓的捕风捉影弹劾的权力。
这项权利由来已久,乃是当年永乐大帝朱棣所创立。
时光荏苒,日复一日,转眼便过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
魏裔介于二月初三再度举行祭祀孔子的仪式,吸引了众多士子前来围观。
初春时节的北京城,寒意依旧逼人。
除了松柏等耐寒树木外,其他树木早已凋零光秃,不见一片绿叶。
整个北京城仿佛失去了生机,就连鸟儿也不见踪影,更显凄凉。
转眼间,已至二月初六,康熙九年的科举考试也正式拉开帷幕。
两千多人的大考场,被官兵围了个水泄不通。
举子们进入了考场,就需要在里面待上三天。
且说这魏裔介每日巡视考场一周,见士子们都非常认真的作答,心中也比较满意。
考试期间,京城百姓皆议论纷纷,有的在讨论这次科举会不会出现作弊现象,有的则在猜测谁会高中状元。
三天的时间很快,这轰动北京城的科举,落下了帷幕。
阅卷官、誊卷官们忙的不亦乐乎。
他们日夜不停地审阅着考卷,希望能够选出最优秀的人才。
而此时,康熙皇帝也对这场科举充满了期待。他时常来到阅卷处查看进展情况,并与官员们交流意见。
康熙皇帝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那些已经成名的学子,还有一些尚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其中,陈梦雷和李光地就是他特别留意的两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