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335章 魏裔介谏言

第335章 魏裔介谏言(1 / 2)

康熙接着说:“此类事务,若有其他大臣知晓,尽可直言进谏。只有我们君臣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治理这大清国。”

陈廷敬、魏裔介、熊赐履、索额图四人连忙跪地叩首道:“臣谨遵圣训。”

康熙微微一笑,道:“以今日之事为例,如果不是魏裔介如实奏报,朕怎能知晓这些贝勒贝子们出行时竟如此铺张,仪仗浩大,还依仗着官爵横行霸道,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甚至连小官都不放过。”

说到此处,魏裔介跪着回答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起来说吧,说错了朕也不怪罪于你。”康熙微笑着说道。

此时,驿馆的大厅内仅有康熙及数名贴身侍卫,还有这几位大臣和漫哈达。

得到康熙的鼓励后,魏裔介鼓起勇气说道:“皇上,现今国政议事存在极大的弊端。”

康熙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自秦始皇称帝以来,国政便由中书省负责处理,然后交由丞相审核,最后由皇帝审批。明朝朱元璋先后杀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等三位宰相后,便废除了宰相一职!”魏裔介说到此处,抬头看了看康熙。

康熙冲着魏裔介微微一笑,:“朕已经了解这段历史,也曾听过陈廷敬讲述相关内容。”

魏裔介点头表示认可,接着说道:“皇上,丞相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职位,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朱元璋为了避免丞相专权,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最高官职——丞相。取而代之的是设立了内阁。”

康熙对于明朝的内阁并不陌生,因为早在几年前,陈廷敬就向他详细介绍过。

魏裔介继续说道:“中国两千年的王朝更替证明,宰相制度已经成为过去式,而内阁制度则更符合国家利益。内阁成员数量可根据需要设定为1至10人,他们都是皇上信任的官员,可以协助皇上处理政务。”

康熙赞同地说道:“不错,魏大人说得很有道理。内阁制度的确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同时也减少了权力过于集中的风险。这样一来,皇上可以更好地掌握朝政,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

魏裔介听皇上这么说,便也笑了笑,随后说道:“八王议政,乃是太祖爷努尔哈赤所创建,如今已经五六十年的历史了。”

康熙听到这里,突然脸色更变,口中念道:“八王议政!”

魏裔介继续说道:“八王议政的初衷,便是太祖爷掌握大权,为了避免明朝的内阁如出一辙。”

见康熙默不作声,魏裔介继续说道:“当时创建八王议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祖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八王中有自己的儿子、有自己的侄子,都是小辈的人,所以权利集中于太祖爷一人。”

“不错,当年的四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太宗皇帝都是世祖爷的儿子,阿敏是世祖爷的侄子。”康熙说到这里,瞅了瞅索额图。

索额图相当的有眼力劲,立刻接口道:“四小贝勒中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是世祖爷的儿子,济尔哈朗是世祖爷的侄子。”

康熙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当年的八王议政,其中有世祖爷六个儿子,两个侄子。”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沉思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