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鳌拜倒台后,他们重新崭露头角,康熙因为尊重他们的辈分而敬重他们,但现在他们却成了限制康熙权力的绊脚石。
安亲王等人深知,八王议政是太祖留下来的祖制,即使是康熙也无可奈何。
因此,他们敢于在朝堂上公然反驳康熙的指令和观点。
再说,魏裔介散朝之后心情十分郁闷。
他原本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方案,既能造福直隶地区的百姓,又能助力大清国的发展。
可惜,这个计划却遭到了几位议政王的阻挠。
尽管魏裔介已是大学士,且得到陈廷敬等大臣的拥护,但面对手握票拟权的议政王,以及必须遵循祖制的皇帝,这些都显得苍白无力。
心中烦闷的魏裔介决定离开府邸,到京城散心。
这时,一名侍卫提议道:“大人,听闻报恩寺旁的关帝庙重新开张,热闹非凡,我们何不一观?”
魏裔介正沉浸在苦闷之中,听到有热闹可瞧,便点头应允:“甚好,今日暂且将国事抛诸脑后,去凑个热闹吧!”
魏裔介一行抵达关帝庙时,眼前景象令他们大为震惊。
庙宇门前彩旗飘扬,灯笼高悬,人流如织,喧闹声此起彼伏。
进入庙内,香火袅袅,烟雾弥漫,信徒们虔诚跪地,磕头叩拜,祈求关帝庇佑。
魏裔介凝视着这番场景,心境逐渐平复,似乎暂时忘却了朝堂上的烦心事。
他悠然自得地漫步于庙宇间,沉醉在精美的壁画与雕塑之中,尽情领略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正当魏裔介漫步在寺庙中时,突然,一阵洪亮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转头望去,只见一位大师正站在一群虔诚的信徒面前,神情庄重地讲解着关帝的忠义精神。
那位大师言辞恳切,语气深沉,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魏裔介停下脚步,静静地倾听着大师的话语。
\"关帝一生忠义,为国为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大师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这关羽的忠义想必不用多解释,老百姓谁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