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斑驳的墙壁和陈旧的门窗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却也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
粮店门口挂着一块巨大的招牌,上面写着\"兴隆粮店\"四个字。
这块招牌虽然看起来有些褪色,但装裱做工却相当精细,显示出曾经的辉煌。
陈廷敬站在门前,仔细地打量着这块招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他微微点头道:\"好,这兴隆二字,果然是好笔法!\"
吴升听到陈廷敬的称赞,得意地笑了起来,连忙解释道:\"呦,您真是好眼力,这'兴隆粮店'四个大字,乃是前朝陕西按察司副使陈天佑所书!\"
\"陈天佑?\"陈廷敬不禁一愣,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
这个名字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
吴升见陈廷敬如此反应,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忙问道:\"大人,难道您认识陈天佑吗?\"
陈廷敬摇了摇头,微笑着回答道:\"不,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罢了。\"
吴升接着说道:\"不错,听我父亲说,当年这西安城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饥荒,百姓们饥饿难耐。我爷爷心地善良,便将自己的粮食捐赠出来,救助了许多饥民。因此,陕西按察司副使陈天佑对我爷爷感激不已,特意为我们家的粮店题写了一块匾额'兴隆粮店'!\"
吴升说着,眼神中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之情。
他似乎能够想象到当年爷爷慷慨解囊、救助灾民的情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陈廷敬静静地聆听着吴升的讲述,心中感慨万分。
他知道,在那个艰难的年代,能够挺身而出、帮助他人的人是多么难得。
陈廷敬对吴升的家族充满了敬意,他觉得这样的故事值得铭记和传承。
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吴升的爷爷一样,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传递正能量。
看着眼前的兴隆粮店,陈廷敬仿佛看到了过去的历史和人们的善良。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走进了店里,准备进一步了解这家有着深厚底蕴的粮店。
陈廷敬静静的望着匾额,随后又摇了摇头:“咱们还是进粮店看一看吧!”
陈廷敬和吴升缓缓走进粮店,虽然店内的布局稍显陈旧,但整体仍然显得整洁有序。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粮食香气,让人感到一种舒适的气息。
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粮食,每一种粮食都有自己专门的存放区域。
其中,大米区格外引人注目,旁边还特意放置了一个斗大的\"米\"字,以方便顾客找到所需的物品。
紧挨着大米区的是小米区,再往东一点则是玉米、黄豆等其他杂粮的存放区。
然而,此时此刻的粮店内却异常冷清,因为这里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开张营业了。
整个店铺显得十分荒凉,寒冷的空气让这个本应热闹的地方变得冷冷清清。
更糟糕的是,由于长时间未开业,店内的温度极低,甚至连盛水的瓮都被冻裂了。
陈廷敬看着破裂的瓮,不禁皱起眉头问道:\"哎,吴升,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