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康熙皇帝决定亲自观测天文现象,以验证南怀仁所说的话是否属实。
如果南怀仁所言非虚,那么杨光先就必须下课;反之,如果南怀仁的说法有误,那么杨光先将会继续留任钦天监的监正之位。
对于康熙来说,他更希望看到杨光先犯错,因为这样可以证明杨光先并不适合担任钦天监的监正,同时也可以证明南怀仁的能力和才华。
此外,康熙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压鳌拜的残余势力,削弱他们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明珠起身说道:“这国家的历法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但历法不准,老百姓可就遭了殃了。”
康熙点点头:“明珠你继续说下去。”
明珠看着康熙,随后说道:“就拿春分来说,预测不准,老百姓事先引河水浇地,种下的种子长不出来,一年就没有收成。”
“没错,芒种这一天如果计算错了,可能会影响百姓的生计,早了粮食出不来,晚了又耽搁了秋天的种植!”康熙说道。
明珠又说道:“再比如测算出来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一天。
可过了冬至,每天的日照时间还越来越短,不是越来越长,反而影响了朝廷的威严,甚是是朝廷大运势。”
“嗯,明珠说的有理。”康熙点了点头。
殊不知明珠也做足了功课,要说这满人学汉学、天文历法的,没有几个人,而明珠就是其中一个。
索额图起身说道:“要知道两年前,预测日食之时,那杨光先竟然误差半个小时,而汤若望分毫不差。”
明珠呵呵一笑:“索额图大人,这就说明当时汤若望的《时宪历》,比杨光先的《大统历》更加精确。”
话音未落,只见杨光先站出来说道:“皇上,不能以一次日食说明什么,臣掌管钦天监多年,对历法研究颇深。《大统历》历经千百年的考验,其准确性毋庸置疑。”
此时兼任户部尚书的陈廷敬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杨监正过去三年的历法,均偏差较大,已经导致北方很多小麦种的晚了,被大地冻上,致次年绝收。”
明珠也说道:“不错,小麦绝收后,只能在第二年春天补种粮食,可芒种这一天测算的又晚了许久,导致到了种小麦的时候,庄稼还没有成熟,因此连续三年,北方百姓遭受这饿肚子的风险。”
陈廷敬微微一笑:“本来一年两熟的土地,如今变成一年一熟,直接导致百姓减产一半。”
杨光先被众人说的哑口无言,他也知道,这历法并不是很准确。
康熙转头看向杨光先:“杨监正,你有何话要说?”
杨光先挺直了身子,眼神坚定地看着康熙,“皇上,臣掌管钦天监多年,对历法研究颇深。《大统历》历经千百年的考验,其准确性毋庸置疑。此次或许是臣一时疏忽,恳请皇上再给臣一次机会。”
朝臣都看向了康熙......
康熙沉默片刻后,终于缓缓开口道:“既然如此,朕便再给你一次机会。命你与南怀仁一同观测天象,以证历法之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