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徐圆梦立刻插话道:“肯定是你买东西的时候露出了银子,被小偷给盯上了,所以才被偷的吧。”
康熙也认同地点点头:“嗯,有点道理。那之后呢?”
李光地转头看向康熙,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和苦涩,缓缓开口道:“后来我身上没有银子,连吃饭和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我突然想起自己还能写字、画画,于是就弄了一张桌子,在这闹市之中摆起了摊。”
康熙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可是,你摆摊并没有这项税收啊!”
李光地微微一笑,目光中闪过一丝轻蔑:“您是富家子弟,自然不知道我们穷苦人家的艰难。那些官兵收税时,只会找穷人下手,而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根本不敢去招惹。”
康熙听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怒,感叹道:“是啊,这些官兵平日里鱼肉百姓,实在太过分了!都是被惯坏了!”
李光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您看今天的官军,今天拘捕了一个叫苏尔玛的人,听说这个人虽然是鳌拜的侄子,但他并不与鳌拜同流合污,而且还是个大善人。只是因为他是鳌拜的侄子,所以才会遭受这样的大难。”
康熙静静地看着李光地,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正义感。他忍不住回应道:“我也听说过苏尔玛是个好人。”
李光地似乎找到了知音,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继续说道:“是啊,可惜好人总是受到不公的待遇。希望有一天,这种不公平能够得到改变。”
康熙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感慨:“是啊,这天下确实存在着太多的不公平之事。”
他李光地叹息一声,脸上满是惋惜之色:“皇上刚刚扳倒鳌拜,便如此大肆杀戮,苏尔玛虽是善良之人,但可惜投错了胎啊!只希望他下一世能投胎到平民之家。”说完,李光地忍不住摇了摇头,对苏尔玛充满了同情之意。
康熙眉头微皱,语气低沉地问道:“那么,依先生之见,皇上这般大加杀戮是否有所不妥呢?”
李光地心头一惊,连忙解释道:“呃……在下不敢妄加评论,但在下认为,皇上方才重掌大权,应当推行仁政,减少杀戮,方能安定民心。”
康熙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不错,在下也觉得应当推行仁政。”
李光地见康熙赞同自己的观点,胆子稍大了些,继续进言道:“现今大清入关不过三十年,百姓之心仍倾向于前朝,特别是江南一带的士子们。倘若皇上能施行仁政,重用士子,定能大大改善这一局面。”
“先生,您说的是啊!”康熙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李光地所言不虚。
李光地看到康熙如此开心,接着问道:“康熙元年的三大案,敢问您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