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朝在洪洞县的广济寺设立了移民司,所有移民需到了广济寺登记后,便可根据官府给到的地区出发。而广济寺有一棵大槐树,在秋末冬初时分树叶凋零,上面的老鸹窝格外的醒目,老百姓在离开此地前,只见树上的老鸹不断的发出哀鸣之声,皆痛哭流涕。”
陈廷敬说完见康熙不语,便唱道:“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康熙听罢,眉头微皱,陷入沉思之中,许久之后才长长地叹息一声,缓缓说道:“朕自小研读圣贤书,深知汉家子民对先祖的尊崇之情,岂料这两百余年前之事,莫非真要在朕当政之时再度重演不成?”
陈廷敬默默无言,稍作停顿后接着道:“皇上,民间尚有一传言,云若有人小脚趾甲分作两瓣,则其必为山西移民后裔。”
“哦?竟然有此等奇事?”康熙闻言颇感诧异。
“昔年百姓被迫迁徙之际,官军为防民变,以绳索串连众人而行。然仍不乏逃亡者,故官军遂将每人之小趾甲皆劈为两半。受此酷刑者剧痛难耐,不复敢逃遁矣。”陈廷敬语气凝重地答道。
康熙惊的嘴巴都圆了,顿了顿问道:“这么残忍吗?”
陈廷敬一抱拳说道:“民间有云:谁是古槐底下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康熙紧闭双眼,陷入沉思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隔绝开来。过了一会儿,他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郑重地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朕深知历史教训不可忽视,绝不能让明朝的悲惨命运在我大清朝重演!”
陈廷敬看着康熙皇帝终于拿定主意,心中稍感宽慰,但同时也不禁担忧起来。他皱起眉头,轻声提醒道:“皇上,可如今鳌拜已在朝堂之上定下此事,恐怕难以轻易更改啊!”
康熙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险些翻倒,他义愤填膺地说:“哼!那又如何?只要苏克沙哈不同意,朕就可以借助他的力量,或许还有一线转机!”说到这里,康熙的眼神越发锐利,似乎已经看到了事情发展的方向。
“是啊,如今这朝堂之上,也只有苏克沙哈大人,敢与鳌拜争斗一番,其他大臣均默不作声啊!”陈廷敬小声的说道,生怕外面的侍卫听到。
康熙瞪大眼睛,若有所思,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立刻转头看向陈廷敬,急切地问道:“换地可是国家大事,户部必然首当其冲啊!户部尚书苏纳海这个人,你了解吗?”
陈廷敬沉默不语,并没有直接回答康熙的问题。相反,他慢慢地走向康熙,靠近他身边,然后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皇上啊,那苏纳海其实和苏克沙哈是同族之人呢,而且还是苏克沙哈极力推荐才当上户部尚书的呀!”
康熙听后,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地喊道:“太好了!这下朕心里有数了!朕一定要见见这苏克沙哈和苏纳海!只要按照朕的方法去做,必定能够让鳌拜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