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低语”专项监听频道持续运转,如同一个紧贴在宇宙脉搏上的听诊器,捕捉着那片异常区域内部传来的、微弱而规律的存在广播。【存在声明:稳定态。低熵。非活性。守望模式。】【警告:高维结构。勿近。勿扰。】这段信息如同古老的经文,被反复吟诵,亿万年来未曾改变。联盟保持着绝对的静默与距离,不敢逾越那无声的警告线。
然而,被动监听所能获取的信息终究有限。那无法解析的“冗余代码”如同锁死的密码箱,阻碍着进一步的理解。共筑站内,多文明的智者们都意识到,若要真正理解这个被称为“基石”(基于其稳定低熵特性而赋予的临时代号)的存在,必须尝试进行极其谨慎的、非侵入性的互动。
但如何互动?能量接触可能被视为挑衅,物理靠近更是被明确警告。任何形式的主动信号发射都可能打破目前的平衡。
“归航者”文明提出了一个基于其自身文化传统的设想:既然“基石”在不断进行状态广播,其广播本身或许就是一种潜在的“沟通接口”。能否不发送新信息,而是尝试用一种高度契合其广播频率和模式的“共鸣回声”,去轻轻“叩击”这个接口,如同用正确的节奏轻叩一扇古老的门扉,以期得到回应,而非警报?
这个设想得到了广泛认可。其关键在于,找到那个绝对正确的“共鸣频率”和“回声模式”,不能有一丝偏差。
任务再次落到深度解析上。联盟集中资源,对捕获的“深空低语”进行原子级别的拆解分析。紫晶信号负责其数学结构和能量频谱的精确定义;环网模拟其信息流中蕴含的、可能的情感与意志底色;“归航者”文明则尝试用其心灵技术感应那冗余代码中可能隐藏的“情绪密钥”;能量微操与维度感知文明确保任何模拟都绝对精确,不产生任何额外辐射。
这是一个比之前任何项目都要精密的工程。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流逝。终于,一个基于多重文明智慧、无限逼近“基石”广播特征的“共鸣回声”模型被构建出来。它被压缩成一段极其短暂、能量级别极低的信息包,其内容并非询问,而是单纯地、重复对方的存在声明,仿佛在说:“已知悉。收到。同样存在。”
第一段“共鸣回声”被小心翼翼地发出,能量微弱到几乎如同宇宙背景辐射的一次自然波动。
发出后,所有监听设备都提升到最高灵敏度,整个联盟的心神都凝聚于此。
等待…漫长的等待…
就在众人以为尝试失败之时,“深空低语”频道突然捕捉到一丝变化!
“基石”那亘古不变的广播,在这一次循环中,出现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颤音”?非常非常轻微,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微尘所泛起的涟漪,转瞬即逝。紧接着,下一句广播恢复正常。
但变化确实发生了!
“检测到目标广播出现 statistically signifit (统计学上显着)的异常波动!波动模式与‘共鸣回声’存在76.3%的关联性!”环意识脉冲的播报带着压抑的激动。
它听到了!它给出了回应!虽然微弱到极致,但这证明沟通的渠道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