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龙科院也不亏,仅仅这套技术的研究价值,就超过了这个数字。若是再将其售卖给多家公司,龙科院可以轻松收回成本。
“这个价格合理!”楚千澜点了点头,再次强调,“交易过后,这套复刻的技术便与深蓝无关!”
“放心!”沈院士重重点头,“龙科院会单独成立‘250纳米设备攻坚小组’,所有对外文件与会议记录都不会提及深蓝半导体。”
两人又围绕技术移交细节、部件研发进度节点聊了近半小时,沈院士才带着兴奋的神色前往深蓝半导体。
另一边,王世杰早已接到楚千澜的指令,将250纳米光刻机复刻技术的核心资料整理归档,从机械结构图纸到关键部件参数,每一份文件都标注得清晰明了。
不过,这些资料还不到拿出来的时候,现在只有部分技术目录以及摘要。
“沈院士,这是我们公司申请的10份专利,都是复刻250纳米光刻机时优化产生的。
按照楚总的要求,这些专利会永久授权给龙科院,授权费用3亿。至于250纳米光刻机的各种资料,则是此次交易的赠品。”
沈院士接过王世杰递来的专利清单,指尖快速扫过“精密导轨补偿算法”、“伺服电机动态校准程序”等核心专利名称,眼中的兴奋难以掩饰。
这些优化专利,恰好能绕过一部分国外光刻机的核心专利。
“仅仅这10项专利,价格也不菲啊!”沈院士合上清单,语气带着感慨,“我这就安排龙科院专项小组对接,等你们复刻的250纳米光刻机完成调试,我们就立即进行交易。”
拿到各种资料后,沈院士匆匆返回燕京,准备后续的交易事宜。
三月末,深蓝半导体彻底熟悉使用多次曝光技术生产45纳米芯片后,便进入了65纳米光刻机的拆解程序。
四月末的深蓝半导体二号车间,65纳米光刻机的拆解已进入关键阶段。
银白色的设备骨架孤零零矗立在中央,散落的核心部件按“光学系统”、“精密机械”、“电气控制”三大模块分类摆放。
每个零件旁都立着标注参数的标牌,几名工程师正根据女娲系统的指示,不停的测量部件的尺寸。
而在他们的隔壁,250纳米光刻机缺少的最后两个元件已经到位。安装过后,整条产线都进入联机调试阶段。
十几天后,在沈院士带领的几名技术人员关注下,250纳米光刻机完成第一次试产。这也预示着,深蓝半导体复刻250纳米光刻机项目的成功。
按照原先计划,双方快速达成交易,深蓝半导体获得3亿资金,相关资料也都交付给了龙科院。
此次交易做的非常隐秘,外界没有一点风声传出。
然而,很多事情都架不住有心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