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天开始,楚千澜在自己旗下公司视察了一圈。
恒川机械已经在生产新的手机组装生产线,按照陆川的估计,最多30天,繁星科技的第三条生产线就可以完成调试,正式投入使用。
经过几个月的研发,横穿机械的技术再次获得提升,新产线的精度已经达到±0.08毫米,比前两条线更稳定。
而且新产线的日产量接近6000台,待到以后两条自动化产线一同为繁星科技生产,每天的产量能达到1万台,足够完成繁星科技现在的订单了。
大江无人机那边,依旧是老样子。平均下来,每个月的收入除去开销,只剩下不到十万,也就是维持现状而已。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来临,无人机行业也会快速提升。
王涛此时已经在开发大江App,准备借助手机控制无人机。
若是他的想法能成功,定然可以推动无人机市场的扩大。
接下来,他又去了星源探索的锂电池实验室。
此时,六层的实验楼,除了顶楼是星源探索的办公场所,其余五层都已经成为实验锂电池的实验室。
原本只有几人的实验团队,此时更是拓展到六十多人。
当初楚千澜拿出来的锂电池资料,实验室已经吃透了大部分。唯有阳极材料与隔膜技术还没有完成数据验证。
除了电解液以外,部分催化剂与阴极材料已经被分解出低级技术向外授权。
至于含金量比极高的技术,自然先留在手中,等待手机行业竞争激烈的时候,拿出来当做杀手锏。
根据曲峰的汇报,寒星材料经过几个月的准备,首条碳纤维产线已经可以投产。
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性能达标,拉伸强度达到4250pa,比预期还高出一点。
“既然已经有了成品,那星源探索就按照原定计划,帮他们找一些资源,将配方授权出去。用技术输出换来的资金,支撑后续的研发!”楚千澜吩咐道。
“我这边已经开始与相关企业接触,具体成果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曲峰点了点头。
“寒星材料接到订单了吗?”
“暂时还没有大额订单,”曲峰翻开记事本,“有两家车企比较感兴趣,只拿了一些样品回去测试。不过,寒星材料的产能不高,应该接不到车企的订单。”
略作沉思,楚千澜说道,“你将王涛介绍给钟无霜,他应该对碳纤维感兴趣。寒星材料是研究性企业,产能不需要太过在意,收入还是要看对外技术输出。”
这次巡视名下企业,楚千澜对各公司的发展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的资本还是有些不足,否则定要扩展星源探索的研发范围,将更多科技图书馆中的技术复刻出来。
好在人工智能已经复刻出来,星象指令集也快了,待到启明手机大面积售卖,资金问题也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