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项目落地 授权(2 / 2)

若是设备损坏或者软件出问题,李教授团队需要派人来解决。

而在超算调试完成后,繁星科技需要支付李教授团队300万劳务报酬。

虽然感觉报酬有些高,但楚千澜最终也没与对方讨价还价。

整个深市大学,懂超算的教授,大概也就这么几个。

若是找其他学校的团队,不仅会得罪这几人,要的价格也不一定会比现在低。

按照李教授团队的估算,超算的各种软硬件以及配件,花费大概3000万,再加上前期场地改造,后期安装调试,总耗费大约在3600万左右。

若是再加上房租以及第一年的运营费用,至少也需要4000万,这已经接近星海科技的一个月盈利了。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管是繁星科技研发手机操作系统,还是自己以后的人工智能系统,都需要有一台性能不错的超算。

即便现在不建设超算,等到年后,他也需要考虑此事。

楚千澜与李教授团队敲定超算合作细节后,迅速推进项目落地。

许芳高效完成实验楼租赁手续,施工队次日进场改造场地,电力专线敷设与散热系统搭建同步启动。

而李教授团队则是完善图纸,列出配件清单,配合繁星科技开始采购各种硬件设备。

星源探索这边,曲峰已经带领团队完成首批电解液授权合作签约。

可惜的是,授权的几家企业规模都不大,年产值并不高。

去年龙国锂电池电解液的总产量大约是2000吨,而这几家企业仅占其中的5%。

好在曲峰并没有听楚千澜的指令,他直接将对外授权的费用增加到售价的20%。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楚千澜与实验室中的李阳等人,都是将自己产品与国际先进电解液进行比较。

此时,国际上的电解液售价都在六到八万每吨,成本也就四五万而已。而星源探索的电解液,生产成本仅有三万二。

如此算下来,楚千澜收10%的授权费用也算是合情合理。

然而,因为原材料被国外限制,龙国现在每吨电解液售价高达40万。

生产星源探索的电解液,没有原材料限制,利润竟然高达十倍。

曲峰察觉到这一点后,毫不犹豫的将授权费用提高了一倍。就这,他还感觉自己加的有些少。

为了扩大利润,他此时已经将目光投向一家大型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