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三宗坪的“问心堂”外已排起了长队。
这座能容纳上千人的大殿是天衍宗专为考核修建的,殿内的桌椅皆由“静心木”打造,能平抑修士的心绪,避免考核时因紧张而发挥失常。今日的文试便在此举行,五域的参赛弟子们身着统一的素色考服,手持笔墨纸砚,脸上带着或紧张或从容的神情,排队等候入场。
阿木站在东域的队伍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灵叶佩。灵叶佩的绿光比往日更加温润,似乎也在帮他平复心绪。他身旁的秦轩正低头检查着砚台里的墨汁——那是他特意用“凝神草”汁液调制的,据说能让书写时的思路更加清晰。
“别紧张,就是考些基础题。”赵文轩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他虽更擅长武试,却也做了不少准备,怀里还揣着一本《五域灵植大全》,边角都被翻得起了毛。
队伍缓缓移动,很快便轮到他们入场。问心堂内鸦雀无声,数百张书桌整齐排列,每张桌上都刻着编号,对应着弟子们的准考证号。阿木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只见桌面上已放着一张泛黄的试卷,卷首写着“五域文试卷”五个篆字,下方标注着“总分三百分,考试时长三个时辰”。
他粗略扫了一眼,试卷分为三部分:功法理解、灵植辨识、阵法推演,每部分一百分,题型有填空、简答、论述,比他预想的要复杂得多。
“铛——”
辰时整,问心堂外传来一声清脆的钟声,文试正式开始。
阿木深吸一口气,先从最擅长的功法理解部分做起。
第一题是填空题:“青云门基础心法‘青云诀’的运转路线,共需经过____处灵窍,其中____处为关键节点。”
这题对阿木而言易如反掌。他自小修炼青云诀,对每一处灵窍的位置都了如指掌,提笔便写下“七十二处灵窍,三处关键节点(泥丸、丹田、涌泉)”。
接下来的几道填空题涉及各域的基础功法,从西蛮的“蛮神诀”到北疆的“通灵术”,阿木凭借着这几日恶补的知识和灵叶佩带来的敏锐感知,都顺利答了出来。直到看到一道关于天衍宗“观星术”的题目时,他才稍作停顿。
题目问的是“观星术第一重‘望气’,需以何种灵力引导,方能看清修士的气海颜色?”
阿木想起李慕然曾提过,观星术需以“星辰灵力”为引,这种灵力需在夜晚吸收星光凝练,与寻常灵力不同。他略一思索,写下“以星辰灵力引导,辅以自身精神力,凝神静气方能望气”。
填空题做完,阿木开始做简答题。其中一道题让他印象深刻:“试分析金丹期与元婴期修士在灵力运转上的本质区别。”
他笔尖微顿,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在落霞坡短暂突破元婴期的感受——金丹期的灵力如江河奔涌,虽磅礴却需循经脉而行;元婴期的灵力则如天地浩然气,可离体而动,操控自如。想了想,他写下:“金丹期灵力存于丹田,依经脉流转,如舟行河道;元婴期灵力凝为元神,可外放御使,如鸟翔长空,此为‘内蕴’与‘外放’之别。”
写完这道题,阿木抬头稍作休息,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周围。
只见秦轩正对着阵法推演部分的图纸凝神思索,眉头微蹙,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勾画着阵纹,显然遇到了难题;赵文轩则在灵植辨识部分写写画画,不时翻看试卷附带的灵植图谱,脸上带着一丝苦恼——看来那些生僻的南荒毒草让他犯了难。
西蛮的蒙烈正对着一道关于“蛮神变”后遗症的论述题抓耳挠腮,粗犷的脸上满是困惑,显然这种需要细致分析的题目并非他所长;北疆的苏灵则写得从容不迫,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偶尔还会轻抚一下放在桌角的梦魇狐,狐狸则懒洋洋地打着哈欠,仿佛对这场考试毫不在意。
天衍宗的李慕然已写到了论述题部分,他坐姿端正,笔走龙蛇,卷面整洁得如同印刷一般,显然对这些题目了如指掌;天工阁的陈巧则在阵法推演题旁画满了辅助线,各种复杂的阵纹在他笔下变得清晰易懂;天雷门的雷破虽面色依旧冷峻,答题却毫不含糊,尤其是涉及肉身修炼的题目,写得条理分明,见解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