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秋儿的“视察”,如同一场华丽而残酷的公开处刑。
她用绝对的实力和地位差距,将沈清秋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自信和尊严,碾得粉碎。
楚秋儿的车队扬长而去,留下的不是荣光,而是一片狼藉的尊严和沉甸甸的压力。
工厂空地上,那支护手霜像一根刺,扎在沈清秋的手心,也扎在所有围观工人的心里。
厂长看着沈清秋煞白的脸色,叹了口气,想安慰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能拍拍她的肩膀:
“沈总监,委屈你了……楚小姐那边,我们得罪不起。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创芯科技'的整改报告做好,保住订单。”
沈清秋深吸一口气,将那支护手霜紧紧攥在手心,脸上努力挤出一个平静的表情:“厂长,我明白。我去车间了。”
她转身,挺直脊背,走向依旧弥漫着淡淡焦糊味的三号线车间。
身后,工人们窃窃私语,目光复杂,有同情,有担忧,也有几分看热闹的意味。
“看什么看!都不用干活了吗!”
车间主任老马吼了一嗓子,驱散了围观的人群,然后担忧地跟上沈清秋,“沈总监,你没事吧?”
“我没事。”
沈清秋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工作时的专注,“马主任,召集三号线所有技术骨干和班组长,十分钟后开现场会。我们必须在天亮前,把整改报告的初稿拿出来,尤其是楚……楚小姐提到的那些‘问题’,要逐条分析,给出解决方案。”
老马看着沈清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心里既佩服又心疼。
这姑娘,是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硬生生咽下去,化成了工作的动力啊!
会议在嘈杂的车间里进行。
沈清秋条理清晰,将楚秋儿吹毛求疵指出的“问题”——线路包扎、配件气泡、光泽度不均等——全部罗列出来,组织大家讨论可行的改进方案。
她没有抱怨,没有诉苦,只是就事论事,专注解决问题。
有年轻气盛的技术员不服:
“沈总监,那楚小姐分明就是故意找茬!那个气泡根本就在公差范围内!还有那光泽度,她懂什么啊就在那指手画脚!”
沈清秋抬手制止了他,语气平静:
“投资方提出了疑问,无论动机如何,我们就有责任解释清楚,并做到更好。这不是妥协,这是专业。”
她看向众人,“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不公平,而是用无可挑剔的质量和报告,让所有质疑都变成笑话。”
她的话像一针镇静剂,让有些躁动的团队冷静下来。
大家开始埋头研究技术参数,调整工艺,撰写说明。
沈清秋更是亲力亲为,拿着游标卡尺和放大镜,一遍遍检测样品,核对数据,手指被粗糙的工件边缘磨得发红。
在这同时,王桂兰的“作妖”虽迟但到。
快嘴李婶添油加醋地把楚秋儿视察的“盛况”和送护手霜的“美谈”传给了王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