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您和王婶费心了。”赵南拿起一块鱼干,咬了一口,咸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带着烟火气的温暖,“我就是想在这里静养几天,梳理些事情,没跟你们说,是怕你们担心。”
“静养?”老郑头在他身边坐下,打量着他,“我看你这几天气色越来越好,之前眉宇间那点‘沉郁’,好像都没了。咋?想通啥大事了?”
赵南放下鱼干,望着洞窟外的海浪,轻声道:“算是想通了。以前总觉得,要走得越快、爬得越高,才算有本事。可这几年走下来才明白,有时候停下来,看看身边的人,听听身边的声音,才能明白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就像这海浪,涨潮的时候再猛,也得有退潮的时候;就像您钓鱼,再急也得等鱼上钩,不能慌。”
老郑头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你这话说得在理!我活了六十多年,也是这几年才明白这个理。以前总想着多钓点鱼,多攒点钱,可后来才发现,能每天坐在海边吹吹风,钓钓鱼,看着小石头他们疯跑,就是最好的日子。”
小石头似懂非懂地听着,手里把玩着赵南递给他的小石子,忽然说:“赵大哥,村里的李大叔说,你要是想在这里待着,他可以给你搭个更结实的棚子,比你之前那个草庐暖和多了。”
“不用了,小石头。”赵南摸了摸他的头,“我在这里待不了多久了,过几天就要走了。”
“走?”老郑头和小石头都愣了,小石头眼圈一下子红了,“赵大哥,你又要走啊?你上次走了,我好久都没找到人跟我抓螃蟹了。”
“我有很重要的事要做。”赵南语气柔和,却带着一丝坚定,“不过我会回来的,等我把事情办完了,就回来跟你们一起钓鱼,一起抓螃蟹,好不好?”
小石头吸了吸鼻子,用力点头:“好!赵大哥你说话要算数!到时候我带你去抓最大的螃蟹!”
老郑头也叹了口气:“既然你有正事,那我们也不拦你。你走之前跟我们说一声,我让王婶给你做些干粮,路上带着吃。海边的路不好走,你自己多小心。”
“嗯,我会的。”赵南点头,心里满是温暖。这些凡人的牵挂,没有修仙界的尔虞我诈,却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更能滋养他的道心。
老郑头和小石头又陪他聊了一会儿,说了些村里的事——李大叔家的渔船修好了,明天就能出海;王婶家的鸡下了双黄蛋;村里的孩子们商量着要去海边捡贝壳……赵南安静地听着,偶尔应和几句,心境愈发平和。
待他们离开后,赵南重新盘膝坐下,再次运转《太初经》。这一次,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灵力与神识,已经彻底交融在了一起——神识不再是漂浮在灵力之上的“旁观者”,而是像水溶于水般,与灵力完美地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的神识缓缓扩散开来,透过洞窟,覆盖了周围三里的海域——他能清晰地感知到海水中游动的鱼群,每一条鱼的摆尾、呼吸,都清晰可辨;能感知到礁石缝里藏着的海螺,壳内细微的气流流动;甚至能感知到远处望潮村的炊烟,袅袅升起,带着饭菜的香气。
而丹田内的金丹,此刻已彻底稳定下来。它不再发出耀眼的金光,而是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古朴暗金色,体积比之前缩小了近三分之一,却更加凝练,仿佛一颗浓缩的星辰。金丹表面的九窍,每一次开合,都带着天地的韵律,引动着周围的灵气,缓缓汇入体内,却又丝毫不显突兀,完美地融入了这方天地。
赵南缓缓睁开眼睛,眸中没有丝毫波澜,只有一片澄澈的平和。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修为,已经彻底稳固在了金丹圆满之境——不是那种强行突破的虚浮,而是水到渠成的扎实,每一丝灵力,每一缕神识,都带着红尘炼心的沉淀。
他抬手,指尖轻轻一弹,一缕细微的灵力涌出,落在洞窟壁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只有一道浅淡的印记,却异常凝练,没有丝毫溃散。他再凝神,神识与灵力交融,朝着远处的海面轻轻一引——
海面下,一条半尺长的鱼,竟被无形的力量托着,缓缓跃出水面,又轻轻落下,没有丝毫损伤。这不是强行的操控,而是对灵力与神识的精准掌控,是金丹圆满后,对天地法则初步感悟的体现。
赵南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洞窟外的阳光正好,透过透气孔洒在他身上,暖融融的。他知道,自己离元婴境界,只有一步之遥了。这一步,不再是修为上的跨越,而是心境与法则的突破——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收拾好老郑头送来的鱼干和杂粮饼,把小石头送的海螺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囊里。走出洞窟,海风迎面吹来,带着海的咸湿气息,却再也吹不散他心中的平和。
望潮村的方向,炊烟袅袅,隐约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赵南望着那个方向,嘴角露出一抹柔和的笑容——这段凡尘岁月,是他修仙路上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