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儿已经完全愣住,红唇微张,美眸中充满了震惊与恍然。赵南的这一番推论,如同在她面前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门后是一个远比她现在所知更为浩瀚、更为精妙的丹道与修行世界。
“精、气、神…三者平衡…共鸣…”她喃喃自语,以往修行中许多模糊不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关窍,此刻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她主修水系功法,本就注重绵长与渗透,此刻听到这番理论,更是觉得无比契合。
良久,她才长长吐出一口气,看向赵南的目光充满了敬佩与复杂:“师兄…你这番见解,实在是…石破天惊!若传扬出去,只怕整个天南乃至更广地域的修仙界都要为之震动!这已近乎于…道了!”
赵南却摇了摇头,冷静下来:“此乃百草鉴所载古人之智,我不过是拾人牙慧,略有感悟罢了。且这些理论太过超前,与现今主流格格不入,贸然提出,非但无人相信,恐惹祸端。你我知道便可,还需慢慢印证实践。”
苏婉儿郑重点头:“师兄放心,婉儿晓得轻重。”她深知这其中牵扯有多大,这几乎是颠覆性的认知。
正在此时,洞府外又传来禁制波动。这次来的却是丹堂的一位执事弟子,奉大长老之命,前来询问赵南是否缺少炼丹材料,并送来一份丹堂内部交流的近期炼丹心得简报——这是亲传弟子才有的待遇。
执事弟子走后,赵南与苏婉儿相视一笑。
“看,师尊也担心我闭门造车,送来‘现今’的心得了。”赵南晃了晃那枚简报玉简。
苏婉儿抿嘴笑道:“那师兄便古今结合,取其精华吧。说不定,能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丹道呢。”
两人又探讨了许久,主要是苏婉儿就水炼之法中一些关窍请教赵南,而赵南则从百草鉴的古老角度给出一些新颖的解读,每每让苏婉儿眼前一亮,获益匪浅。
送走苏婉儿后,赵南再次拿起那枚丹堂的简报玉简,神识扫过。
里面记载的多是各位丹师在炼制某种四品、五品丹药时的心得体会,如何控制火候,如何处理某种棘手辅药,如何提高些许成丹率…技巧娴熟,细节满满,代表着当今炼丹术的高超水平。
然而,在初步领略了百草鉴中那浩瀚古老的丹道世界后,再看这些心得,赵南却隐隐感觉到了一种…“匠气”。过于追求技巧和灵力的堆砌,似乎缺少了那一点探寻天地万物本质规律、追求平衡与共鸣的“灵性”与“大道韵味”。
他将玉简收起,目光再次投向那沉默的百草鉴玉碑。
“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低声自语,眼神却愈发坚定。
已知晓前方有更广阔的天地,他又怎会满足于仅仅沿着当下这条路走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他完全沉浸在了对百草鉴的研读与自身实践的印证中。一次次开炉炼丹,不再仅仅追求成丹,而是用心去感受每一次药性融合时的细微变化,去体会不同“火候”背后所代表的能量传递与转化,去尝试理解那些君臣佐使药材之间更深层次的“性”的调和与博弈。
这个过程,失败远多于成功。地火室内时常传出闷响或焦糊气,大量的灵草被消耗。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百草鉴中那些古奥文字的理解加深一分,对丹道的认知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蜕变、升华。
他甚至开始反思自身结丹的过程,以百草鉴的理论来审视自己的七窍金丹。
“灵力精纯自不必说,我常年受玉佩潜移默化滋养,灵力根基远超同阶。神魂方面,我神识强度因炼丹和玉佩之故,也一直远超修为…而肉身,”他握了握拳,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磅礴气血,“修炼《九转金身诀》第一转,虽未大成,却也远超普通金丹修士…”
“精、气、神,三者我竟在不知不觉间,都打下了远超常人的根基…难道,这才是能结成七窍金丹的真正原因?”这个念头在他心中越发清晰。
一种明悟在他心中升起:未来的修行,无论是提升修为,还是炼制丹药,都绝不能只盯着灵力一条路。
淬炼肉身,壮大神魂,与精纯灵力,三者齐头并进,平衡发展,或许才是通往更高境界的真正坦途!
这条路上,这面得自秘境、蕴含着上古丹道智慧的“百草鉴”,将成为他最重要的指南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