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 > 第116章 课本惊雷撼将心,稚子为师铸军魂

第116章 课本惊雷撼将心,稚子为师铸军魂(2 / 2)

他缓缓合上书页,动作轻柔得如同收起一柄传世名剑的锋刃。

抬头,撞上叶凌云含笑的眼眸,他慌忙起身,甲胄叶片铿然相击:“王爷!末将一时忘形……”

“无妨。”叶凌云摆手,走到案前拿起那本《格物蒙学》,指尖拂过粗糙的纸面,“此书如何?”

岳飞眼中骤然迸发出炽热光芒,抱拳躬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王爷!此书……乃不世瑰宝!末将今日方知,为何水泥坚逾磐石,为何热气球能凌空蹈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此乃真正的‘兵法’!运筹万物之理,洞悉天地之机,远胜百万雄兵!”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如炬,“王爷,末将斗胆恳请——允我营中将领,共习此书中之道!”

“哎呀爹爹!”阿箬立刻撅起小嘴抗议,晃着缠纱布的左手,“您编的书太难了!特别是算学,什么‘水池一边注水一边放水’,谁家这么败家呀!还有那杠杆滑轮,我的小脑袋都要绕成麻绳团啦!”

她夸张地抱着脑袋,引得赵婉儿忍俊不禁。

叶凌云哈哈大笑,揉了揉女儿柔软的发顶,转向岳飞时神色转为肃然:“你所之见,却是直指强军之本。

虎狼之师,不仅在刀锋之利,更在头脑之明。

识字明理,通晓万物运行之基,方能真正理解新式火器之威,驾驭复杂机械之巧,乃至构建固若金汤之城防。”

他踱步沉吟,烛光将他的身影拉长,“只是……让行伍之人从头学起,如稚童描红,恐非易事。军中多是粗豪汉子,握惯了刀柄的手,拿起炭笔怕比千斤还重。”

岳飞挺直脊梁,声音斩钉截铁:“末将愿以身作则!再难,也比不通此理,在战场上因无知而丧命强!昔年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皮开肉绽亦不言弃。今日求知,亦是另一场修行!”

他目光扫过阿箬,“小郡主尚能伏案苦读,我等七尺男儿,岂能不如垂髫稚子?”

“好!”叶凌云击掌,眼中精光闪烁,“既如此,我们便寻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有了!不如就让蒙学堂的学生当做‘小夫子’们,进军营开课!以童言化兵戈,以纸笔代刀剑!”

三日后,苍梧大营校场。

春日暖阳慷慨地洒下金光,操练的呼喝声暂歇。

一群穿着靛蓝学童服的半大孩子,被熊大熊强像护着稀世珍宝般引至校场东侧。

那里已用新伐的松木板搭起简易“学堂”,几十名精壮士兵盘腿坐于沙地,个个腰背挺直如标枪,神情却比面对金国铁骑冲锋时还要紧张,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阿箬站在最前排临时充当的“讲台”上,那不过是个倒扣的旧木箱。

她小胸脯挺得老高,努力模仿周夫子的威严,手里举着一块刷了黑漆的木板当“黑板”,炭笔在上面划出歪歪扭扭却清晰无比的“一、二、三”。

“张大牛!”她脆生生点名,小手指向第一排的黑脸大汉,“念这个字!”

被点名的张大牛,正是前日搬运巨木时能肩扛千斤的力士,此刻却憋得满脸通红,盯着那简单到极致的“一”字,喉咙里咕哝半天,才蚊子哼哼般挤出:“……一?”

“大声点!没吃饱饭呀?”阿箬叉腰,学着夫子腔调,“一!就像你喊号子那样!”

“一!”张大牛猛地吼了出来,声如洪钟,震得旁边士兵耳朵嗡嗡作响,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他自己也挠着头,嘿嘿憨笑起来。

另一处,一个名叫李小树的瘦小男孩,踮脚在木板上画着简易滑轮组:“……看,用这个定滑轮,拉东西就省力啦!就像你们抬巨木上城墙,用辘轳是不是比硬扛轻松百倍?”

底下几个负责工程营建的士兵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怪不得!我说那辘轳一转,千斤巨木也能吊起,原来是这个‘滑什么轮’在使劲!”

岳飞穿梭于各个“课堂”之间,玄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时而驻足倾听孩童稚嫩却清晰的讲解,时而蹲下身,用粗粝的手指在沙地上为抓耳挠腮的士兵演算。

他看到一名年轻斥候因总写错“侦察”的“察”字,懊恼地捶打自己脑袋,便上前按住他的手,沉声道:“莫急。我岳飞,也是从‘一’字学起。王爷说过,求知之路,贵在恒心,不在朝夕。”

他拿起炭笔,在沙地上工整写下自己的名字,“你看,‘岳’字虽繁复如阵,一笔一划拆解,终能写就。识字如破阵,需静心,需耐性。”

叶凌云与宁宸轩并肩立于点将台上,俯瞰这奇异而温暖的画面。

春风拂过,带来孩童清脆的领读声、士兵们粗粝而认真的跟读声、炭笔划过木板的沙沙声,混合着远处隐隐传来的兵器交击声,汇成一支前所未有的交响。

“王爷此策,真乃神来之笔。”

宁宸轩轻摇折扇,眼中满是激赏,“兵卒识字明理,可通晓复杂军令,精研新式战法,更知为何而战;孩童为师,既巩固所学,更知兵事之重,家国之责,此乃活生生的‘忠义’之课;军民同堂,情谊日深,‘子弟兵’三字,才算真正刻入骨髓。”

他折扇遥指场中。

络腮胡士兵王大牛正笨拙地帮小夫子李小树削尖炭笔,手法温柔得像对待新发的箭矢;

而阿箬则兴奋地挥舞着一柄未开刃的短木剑,跟着一个精瘦的刀盾兵比划基础枪式,全然忘了自己“小夫子”的身份。

“阿箬!专心讲你的杠杆!”叶凌云无奈摇头,眼底却漾开欣慰的涟漪。

知识的种子已借孩童之手,播入这片曾只崇尚武勇的土壤。

而尚武的精神、卫国的担当,也正通过士兵粗糙却温暖的大手,悄然传递到下一代心中。

夕阳熔金,将士兵与孩童交叠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校场上的春风,裹挟着墨香与汗水的味道,正悄然催生着一支脱胎换骨的铁军,孕育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那未来里,握刀的手亦可执笔,稚嫩的肩亦能担起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