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崭露头角(1 / 2)

窗外,深圳夏末的阳光炽烈如火,透过刚刚擦亮的玻璃幕墙,在王钦的办公桌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新办公室特有的、混合了涂料、新家具和一丝电子设备散热的气味。王钦没有坐在那张崭新的老板椅上,而是倚靠在窗边,俯瞰着楼下街道上如织的车流和行人。他的指尖轻轻敲击着窗框,节奏平稳,但眼神深处却翻涌着比阳光更炽热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今天,是“华创2000”系列电脑正式发布的日子。

相较于一年多前“华创1000”那次近乎仓促的亮相,这一次,王钦和他的团队准备了太久,也投入了太多。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即将燃起的硝烟——那是商场无声的战场。他转身,目光扫过桌上那份精心准备的发布会议程,以及旁边厚厚一叠用户评测报告和媒体通稿。是的,他吸取了所有的教训。

“王总,时间差不多了。”秘书小陈轻声提醒。

王钦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会议室。那里,早已聚集了受邀前来的媒体记者、行业内的技术专家、以及一批特殊的客人——十几位从“华创1000”时代就支持他们,并参与了此次折价换新活动的老用户。王钦特意安排他们坐在了前排。

发布会没有炫目的灯光和喧闹的音乐,风格务实而严谨。王钦站在演讲台前,开门见山,没有过多渲染情怀,而是将重点清晰地落在三个核心上:性能提升、稳定性保障、服务承诺。

他身后巨大的投影幕布上,清晰地展示着对比数据:“华创2000”相较于前代产品,在主频、内存访问速度、硬盘容量等关键指标上的显着进步。王钦亲自讲解,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我们深知,仅靠价格优势无法赢得长久的市场。用户需要的是可靠的工具,是能够真正帮助他们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伙伴。”

接着,他请上了几位老用户现身说法。一位从事工程设计的中年人讲述了“华创1000”如何陪他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华创的售后总能及时解决,而这次的“华创2000”在运行大型设计软件时表现得更加流畅稳定。一位小学计算机老师则分享了使用“华创1000”组建简易机房的经验,并对“华创2000”更友好的教学管理功能表示了赞赏。这些真实的声音,比任何华丽的广告词都更具说服力。

随后,技术总监上台,详细解读了“华创二号”主板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的品控流程,并当场展示了长达数千小时的无故障运行测试报告。最后,王钦代表公司做出了庄严的服务承诺:三年质保,上门服务,24小时响应。这一切,都旨在扭转市场对国产电脑“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扎实的产品力,配合有的放矢的营销策略,“华创2000”一经正式投放市场,反响之热烈确实超出了王钦最初的预期。

突破口首先来自教育行业。深圳及周边城市的一些中学、职业培训学校,正面临着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压力,但预算有限。“华创2000”以优异的性价比和针对教学环境进行的优化(如网络同传、系统还原功能),成功打动了采购负责人。几所先锋学校率先采购了批量的“华创2000”用于组建计算机教室。当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崭新的“华创2000”在机房中整齐列队,屏幕上闪烁着统一的欢迎界面时,王钦亲自去参观了其中一所学校。听着教室里传出的键盘敲击声和学生们好奇的讨论,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慰藉。这不仅仅是销售数字,更是在播种未来的希望。

另一项突破则更具象征意义。一家位于东莞的城乡信用社,在经过严格的技术评测和小范围试点后,决定采购几十台“华创2000”,用于柜面业务系统的终端机。金融行业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这笔订单金额不大,但意义非凡。它像一枚精心打造的金字招牌,无声地宣告着:华创电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机构用户的认可,足以承担关键业务。

口碑效应开始如同水波般扩散开来。之前那些对国产品牌持观望态度的个体电脑经销商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们发现,“华创2000”不仅价格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故障率明显低于其他同类产品,而且华创的售后服务团队响应迅速,绝不推诿扯皮,这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于是,这些逐市场而居的“候鸟”们,开始主动向顾客推荐华创电脑,销售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自然而缓慢地延伸开来。

华创电子,这家在巨头林立的计算机行业中一度挣扎求存的小公司,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草创时期。它就像一颗顽强扎根于石缝中的树苗,在经历了初期的风雨飘摇后,开始汲取到宝贵的养分,逐渐挺直了腰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终于崭露头角。虽然整体市场份额依旧小得可怜,但至少,它已经稳稳地站住了一席之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小小天地。

公司的经营状况随之改善。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变得健康起来,现金流从持续的负值扭转为正,并且首次实现了微利。当财务经理林晓霞将那份印有盈利数字的报表放在王钦桌上时,办公室里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欢呼。王钦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他很快便平静下来。他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简短的感谢信,并安排了一笔额外的奖金,但他自己在当晚的庆祝宴会上,只是象征性地举了举杯。

“王总,这下总算可以松口气了吧?”一位跟着他打拼多年的老员工略带醉意地问。

王钦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充满希望的脸庞,语气温和却坚定:“兄弟们,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刚刚学会了走路,前面还有跑步、跳高、甚至是跨栏等着我们。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一刻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

他并没有丝毫的松懈。在狠抓生产和销售渠道的同时,他将公司首次实现的利润,大部分投入到了技术研发部门。“华创二号”主板经过市场检验,表现稳定,成为了公司当前名副其实的拳头产品。但王钦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处。他立即着手组建新的研发团队,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开始预研基于Intel最新发布的 cpU的下一代主板和相关技术。他清楚,286的时代虽未过去,但386的浪潮即将袭来,必须提前布局,才能跟上甚至勉强跟上这迅猛的技术潮流。

深夜的研发部办公室,常常亮着灯。王钦和技术骨干们围在一起,研究着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来的386芯片技术文档和国外同类产品的信息。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泡面的味道,讨论声时而激烈,时而陷入沉思般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