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之间,有一种智力上的吸引和共鸣。这与和林晓霞之间那种带着感恩、庇护和责任的情感截然不同。
王钦意识到,自己对柳明月,确实产生了一些好感。但他也清楚,现在绝不是谈感情的时候,事业刚刚起步,前途未卜。而且,柳明月心气高,背景似乎也不简单(偶尔有小轿车来学校接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他将这份刚刚萌芽的好感压在心底,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学习和事业中。
几天后,郑教授找到王钦,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机会。
好消息是,校办工厂挂靠的事情基本谈妥了,“求是电子”正式成为校办工厂的下属单位,可以使用其账号和发票,每年上交15%的利润作为管理费。
机会是,省里要举办一个“青年科技成果交流会”,鼓励大学生展示学以致用的项目。郑教授建议王钦把组装收音机的事情包装一下,以“便携式多波段收音机”的项目名义去参加。
“这是个好机会,既能展示成绩,又能接触到更广的层面,说不定还能拿到订单。”郑教授提点道。
王钦大喜过望,这简直是打瞌睡有人送枕头!一旦在官方交流会上亮相并获得认可,他的收音机生意就彻底“洗白”了!
他立刻全力投入备展工作:优化产品外观、撰写技术说明和经济效益报告、准备现场演示……
他隐隐感觉到,一个更大的舞台,正在向他打开。
而情感的天平,似乎也在微妙地晃动着。在一次关于展会策划的讨论中,柳明月主动提出可以帮他撰写展位宣传文案。她的文笔,确实比他自己写的要精彩得多。
王钦没有拒绝。
事业与情感,机遇与挑战,在1980年的这个春天,交织在王钦面前,等待着他的抉择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