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从江南的葱茏逐渐变为华北的萧瑟,最后是东北大地无垠的雪原。
哐当哐当的车轮声,仿佛敲打着归乡的节拍。王钦靠着车窗,看着外面熟悉的苍茫景象,心境与半年前南下时已然不同。
少了迷茫与急切,多了从容与自信。
列车终于缓缓停靠在辽阳站。站台上寒气逼人,呵气成霜。
王钦提着行李刚下车,就听到了熟悉的喊声。
“兄弟!这儿!!”
只见赵大军和孙卫东穿着厚厚的棉猴,搓着手,踮着脚在人群中张望,看到他立刻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挤了过来。
“大军哥!卫东哥!”王钦笑着迎上去。
“可算回来了!瘦了!南方饭菜吃不惯吧?”赵大军抢过王钦手里的行李,用力拍着他的肩膀。
“还行。家里都好吧?”王钦问。
“好!都好!叔能拄拐走路了,婶子天天乐呵呵的,小娟期末考试考了双百!”孙卫东抢着报告喜讯。
三人说笑着走出车站。赵大军居然不知从哪弄来了一辆破旧的212吉普车!
“嘿嘿,跟朋友借的,给兄弟你长脸!”赵大军得意地拍拍方向盘。
王钦笑了。看来这半年,赵大军他们混得确实不错。
吉普车驶入熟悉的街道,停在院门口。听到动静,李素芬和王娟立刻跑了出来,王建国也拄着拐杖,激动地站在屋门口。
“爸!妈!小娟!我回来了!”王钦快步上前。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李素芬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瘦了,也精神了!”
王建国看着儿子,嘴唇哆嗦着,最终只化为一句:“好!好!”
小院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左邻右舍也闻讯赶来,看着气质愈发沉稳、带着南方洋气劲儿的王钦,羡慕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王钦将带来的杭州特产——龙井茶、丝绸围巾、小核桃分发给邻居们,更是引来一片感谢。衣锦还乡,不过如此。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饭,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都是硬菜。王钦详细讲述着大学生活见闻,西湖美景,大学课堂,听得家人啧啧称奇。
饭后,王钦将带来的一个纸箱打开,里面是一台崭新的、香港过来的双卡录音机!
“爸,妈,这个给你们听戏、听新闻。”王钦按下播放键,邓丽君轻柔的歌声流淌出来,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
王娟惊喜地瞪大了眼睛,王建国和李素芬也又惊又喜,围着这个“会唱歌的盒子”看个不停。这比收音机可稀罕多了!
“这得多少钱啊……太贵了……”李素芬又开始心疼钱。
“不贵,南方便宜。你们高兴就行。”王钦笑道。这台录音机是他用维修赚的钱买的,意义非凡。
家庭温暖的氛围让王钦倍感安心。但他知道,这次回来,不仅仅是团聚。
第二天,他就投入了工作。
他先去了赵大军和孙卫东搞起来的维修车间。
车间设在城郊一个废弃的农机站里,虽然简陋,但工具齐全,炉火烧得旺旺的。王建国的那两个老伙计——周电工和李铣工正带着两个年轻学徒在忙碌,一台车床已经被拆解,零件摆放一地。
“周叔,李叔,辛苦你们了!”王钦递上从南方带回来的好烟。
“小钦回来了!不辛苦!这活儿干着带劲!”周电工笑呵呵地接过烟,“比你爸强,他就能动动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