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初临杭州(2 / 2)

巨大的南北差价,在他眼前展现出一副清晰的商业地图。

一个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他需要启动资金,更需要一个可靠的、能在两地之间跑动的合作伙伴。

赵大军和孙卫东远在东北,且缺乏南方经验。他需要在本地寻找新的帮手。

他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家庭困难、需要勤工俭学的同学,以及……那些头脑灵活、敢于折腾的本地知青。

通过观察和打听,他很快锁定了一个人选:同系的一个浙江本地同学,名叫吴建国。他家在农村,条件很困难,报到时连行李都极其简薄,但人很精明能干,经常偷偷跑去校外找零工做。

一天晚上,王钦在水房遇到正在洗衣服的吴建国。

“建国,最近忙什么呢?老是见你往外跑。”王钦状似随意地问。

吴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啥,就是……找点活儿干,补贴一下生活费。”

“找到什么好门路了?”王钦压低声音。

吴建国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小声道:“帮一个老板搬搬货,一天能挣块把钱。”他似乎不愿多说。

王钦笑了笑,递过去一根烟(他偶尔会备一包好烟用于交际):“我这儿也有个活儿,不累,就是需要点脑子,赚得可能比你搬货多点,有兴趣吗?”

吴建国眼睛一亮,接过烟,态度热切起来:“啥活儿?钦哥你说!”

王钦看着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帮我收集信息。杭州哪些工厂有处理品、出口转内销的货?哪些东西在北方紧俏?价格多少?摸清楚了,我给你提成。”

吴建国愣住了,他没想到是这个“活儿”。这不算违法,但显然超出了单纯打工的范畴。

“这……怎么摸啊?”

“你是本地人,同学老乡多,这就是优势。”王钦点拨他,“多跑,多看,多问。需要一点本钱的话,我可以先支给你。”

王钦的信任和清晰的思路打动了吴建国。他犹豫了片刻,一咬牙:“成!钦哥,我干!保证给你打听清楚!”

第一个南方眼线,初步发展成功。

王钦知道,他在杭州的第一步,已经稳稳迈出。

学习,赚钱,两条腿走路,这是他早已确定的方针。

而大学这片广阔的天地,将为他提供最好的保护和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