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80章 南齐昏君乱政与北魏英主陨落

第180章 南齐昏君乱政与北魏英主陨落(1 / 2)

公元499年,南齐太尉陈显达率领平北将军崔慧景等人的四万大军攻打北魏,想要收复雍州各郡;初六,北魏派遣前将军元英率军抵抗。

二十一日,北魏孝文帝抵达洛阳,顺路前往李冲家中。当时孝文帝正卧病在床,望见他的家门便流下眼泪;接见留守官员时,每当谈及李冲,总会痛哭流涕。

孝文帝对任城王元澄说:“朕离开京城以来,旧的习俗有没有稍微改变?”元澄回答:“圣上的教化日新月异。”孝文帝说:“朕入城时,看见车上的妇人还戴着帽子、穿着小棉袄,这怎么能说是‘日新月异’!”元澄答道:“穿戴旧服饰的人少,不穿戴的人多。”孝文帝说:“任城王,你这是什么话!难道非要让满城人都改掉新俗不可吗!”元澄与留守官员一同摘下官帽请罪。

二十七日,北魏宣布大赦。孝文帝前往邺城时,李彪在邺城城南迎接拜见,并请罪。孝文帝说:“朕本想任用你,但碍于李仆射(李冲)的情面才作罢。”安慰之后便打发他回去了。恰逢御史台令史龙文观告发:“太子元恂被逮捕那天,曾亲手写信为自己辩解,李彪没有将此事上报。”尚书省上表请求逮捕李彪押往洛阳。孝文帝认为李彪必定不会如此,便用牛车分散载着他前往洛阳,恰逢大赦,李彪得以幸免。

本月,北魏太保齐郡灵王元简去世。

孝文帝连年在外征战,冯皇后与宦官高菩萨私通。等到孝文帝在悬瓠病重时,冯皇后更加肆无忌惮,中常侍双蒙等人都成为了她的心腹。

彭城公主是宋王刘昶的妻子,丈夫去世后一直寡居。冯皇后为她的同母弟弟北平公冯夙求婚,孝文帝答应了;但彭城公主不愿出嫁,冯皇后强迫她。彭城公主秘密与家仆冒雨前往悬瓠,向孝文帝哭诉,并且详细告发了冯皇后的所作所为。孝文帝听后心存疑虑,将此事保密。冯皇后得知此事后,才开始感到恐惧,暗中与母亲常氏指使女巫祈祷诅咒,说:“皇帝如果病重不起,我一旦能像文明太后那样辅佐年幼的君主临朝听政,必定重赏回报女巫。”

孝文帝返回洛阳后,便下令逮捕了高菩萨、双蒙等人,经过审问,他们全部招供。孝文帝在含温室,夜间召冯皇后入宫,让她坐在东边的柱子旁,距离自己的坐榻有两丈多远,命令高菩萨等人陈述罪状。随后召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详入宫就座,说:“她过去是你们的嫂子,如今是不相干的路人,你们进来不必回避!”又说:“这个女人想亲手用刀刺我的胁下!朕看在她是文明太后娘家女儿的份上,不能将她废黜,只是把她虚置在宫中,希望她能自行了断;你们不要以为朕对她还有情分。”二王退出后,孝文帝让冯皇后与自己诀别;冯皇后拜了两拜,叩首流泪,随后进入后宫居住。宫中嫔妃仍然按照皇后的礼仪侍奉她,只是命令太子不再朝见她罢了。

当初,冯熙凭借文明太后兄长的身份,娶了恭宗的女儿博陵长公主。冯熙有三个女儿,两个成为皇后,一个担任左昭仪,因此冯氏家族的尊贵宠爱在群臣中位居第一,得到的赏赐累计达数万之多。博陵长公主生下两个儿子:冯诞、冯修。冯熙担任太保,冯诞担任司徒,冯修担任侍中、尚书,庶子冯聿担任黄门郎。黄门侍郎崔光与冯聿一同当值,对冯聿说:“你家富贵太过兴盛,最终必定会衰败。”冯聿说:“我家没有辜负朝廷,你为何要无端诅咒我!”崔光说:“这并非是诅咒。事物盛极必衰,这是天地间的常理。如果用古代的事例推演的话,不能不谨慎啊。”一年多以后,冯修果然身败名裂。冯修性情浮躁好争,冯诞多次告诫他,他却不知悔改,冯诞于是向太后和孝文帝禀报,杖责了他。冯修因此怨恨冯诞,便到处寻求毒药,让冯诞身边的人下毒谋害他。事情败露后,孝文帝想要处死冯修,冯诞主动承担罪责,恳切请求保全冯修的性命。孝文帝也因冯熙年老,只是杖责了冯修一百多下,将他贬为平城的平民。等到冯诞、冯熙相继去世,幽皇后不久被废黜,冯聿也被弃用,冯氏家族便从此衰败。

陈显达与北魏元英交战,多次击败元英。南齐军队攻打马圈城四十天,城中粮食耗尽,守军只能吃死人肉和树皮。二十六日,北魏守军突围逃走,陈显达的军队斩杀、俘获上千人。陈显达进入城中后,将士们争相抢夺城中的绢帛,于是没有追击逃敌。陈显达又派遣军主庄丘黑进军攻打南乡,攻克了该城。

孝文帝对任城王元澄说:“陈显达侵扰边境,朕如果不亲自出征,就无法制服他。”三月初四,孝文帝从洛阳出发,命令于烈留守京城,任命右卫将军宋弁兼任祠部尚书,代理七兵尚书事务辅佐于烈。宋弁治理政务精明勤勉,得到的恩宠礼遇仅次于李冲。

初七,孝文帝率军抵达梁城。崔慧景攻打北魏的顺阳,顺阳太守清河人张烈坚守城池;初八,孝文帝派遣振威将军慕容平城率领五千骑兵前去救援。

自从孝文帝生病以来,彭城王元勰经常在宫中侍奉医药,昼夜不离左右,饮食必定先尝过之后再献给孝文帝,常常蓬头垢面,衣不解带。孝文帝久病之下容易发怒,身边侍从稍有不合心意,动辄就要处死。元勰顺着孝文帝的情绪,趁机多次劝谏营救,保全了不少人的性命。

初十,孝文帝任命元勰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元勰推辞说:“臣侍奉陛下治病尚且无暇,怎能治理军队!希望陛下另请一位亲王,让他总管军政要务,臣能专心照料陛下的医药。”孝文帝说:“侍奉治病、治理军队,都托付给你了。朕病成这样,深感难以痊愈;安定六军、保卫国家,除了你之外还有谁能担当!怎能再请别人来违背朕的心意呢!”

二十一日,孝文帝抵达马圈城,命令荆州刺史广阳王元嘉阻断均口,截断南齐军队的退路。元嘉是元建的儿子。

此时,陈显达率领军队渡过汉水向西进发,占据鹰子山修筑营垒;军中人心沮丧恐慌,与北魏军队交战,多次战败。北魏武卫将军元嵩摘下头盔冲入敌阵,将士们紧随其后,南齐军队大败。元嵩是元澄的弟弟。

二十二日夜间,军主崔恭祖、胡松用乌布帐幕包裹着陈显达,几个人抬着他,从小路经分碛山逃出均水口向南奔逃。二十三日,北魏收缴陈显达的军用物资数以亿计,将其分赏给将士们,又追击南齐军队直到汉水才返回。南齐左军将军张千战死,士兵死亡三万多人。

陈显达北伐时,军队进入汋均口。广平人冯道根劝说陈显达:“汋均水水流湍急,容易前进但难以后退;如果北魏军队据守险要之地,我军就会首尾受敌。不如将船只全部丢弃在酂城,从陆路徒步前进,依次排列营垒,擂鼓进军,必定能打败北魏军队。”陈显达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冯道根率领自己的家丁随从军队出征,等到陈显达夜间逃走时,士兵们不熟悉山路,冯道根每当遇到险要之处,就停下马指示方向,众人依靠他才得以保全。随后,朝廷下诏任命冯道根为汋均口戍副。陈显达一向威名显赫,经过这次战败,威名大损。御史中丞范岫上奏请求罢免陈显达的官职,陈显达也自行上表请求解职;朝廷都没有批准,反而任命陈显达为江州刺史。崔慧景也放弃顺阳逃回南齐。

二十四日,孝文帝病情加重,只好向北返回,抵达谷塘原时,对司徒元勰说:“后宫的冯皇后长期违背妇德,我死后,可以赐她自尽,按照皇后的礼仪安葬她,或许能避免冯氏家族的耻辱。”又说:“我的病情越来越重,恐怕无法痊愈了。这次虽然打败了陈显达,但天下还没有平定,继位的太子年幼弱小,国家所能依靠的,就只有你了。霍光、诸葛亮以异姓的身份接受先帝的托孤重任,何况你是皇室至亲又贤能,怎能不努力呢!”元勰流泪说:“平民百姓,尚且能为知己献出生命;何况臣承蒙先帝的英灵,依靠陛下的余光呢!但臣作为陛下的至亲,长期参与朝廷机要事务,得到的宠爱和荣耀光辉显赫,天下无人能及;之所以敢接受托孤重任而不辞让,正是依仗陛下如日月般的英明,宽恕臣不知退避的过错罢了。如今再任命臣为宰相,总揽朝政大权;这样会招致‘功高震主’的名声,必定会获罪。从前周公是圣人,周成王非常英明,尚且难免被怀疑,何况臣这样的愚笨之人呢!如果这样的话,那陛下对臣的爱护,就不能算是善始善终了。”孝文帝听后沉默了很久,缓缓说道:“仔细思考你的话,确实有难以改变的道理。”于是亲手写下诏书给太子:“你的叔父元勰,品行高洁,功勋卓着,如同白云般纯洁;他厌恶荣华富贵,甘愿舍弃官职爵位,内心却如同松竹般坚贞。我从小就与他亲密无间,不忍心与他分离。我死后,允许元勰辞去官职,顺应他淡泊谦让的本性。”又任命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为司空,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为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与侍中、太尉元禧,尚书右仆射元澄等六人共同辅佐朝政。

夏季,四月初一,孝文帝在谷塘原去世。孝文帝对各位弟弟友爱和睦,始终没有隔阂。他曾经从容地对咸阳王元禧等人说:“我后世的子孙如果遭遇不成器的情况,你们可以观察审视,能够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不要让江山落入他人手中。”孝文帝亲近任用贤能之人,从善如流,处理政务精心勤勉,日夜不知疲倦。他常常说:“君主最担心的是不能做到内心公平、对人推心置腹。如果能做到这两点,那么即便是像胡人和越人那样疏远的民族,也能让他们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他执法虽然严厉,对大臣毫不宽容,但对别人的小过错,常常予以宽恕。曾经在食物中发现虫子,又有身边侍从进献羹汤时不小心烫伤了他的手,他都笑着赦免了对方。天地五郊、宗庙二分的祭祀,他从未不亲自参加。每次外出巡游或用兵,有关部门上奏请求修整道路,他总是说:“粗略修整一下桥梁,能通车马就行了,不要铲除野草平整路面。”在淮河南部用兵时,就如同在自己境内一样,禁止士兵践踏损坏稻谷;有时砍伐百姓的树木以供军用,都会留下绢帛作为赔偿。宫殿建筑不到万不得已不进行修建,衣服破旧了,洗干净后继续穿,马鞍和马笼头只用铁木制作而已。他年幼时力气大,擅长射箭,能用手指弹碎羊骨,射猎禽兽没有不中的;到了十五岁,就不再打猎了。他常常对史官说:“时事不能不如实记载。君主的威势和福禄都由自己掌控,没有人能制约;如果史书再不记载他的恶行,他还有什么可畏惧忌惮的呢!”

彭城王元勰与任城王元澄商议,认为陈显达逃走还不算远,担心他会返回突袭,于是决定秘不发丧,将孝文帝的遗体安放在御用的卧车中,只有二王和身边的几个人知道此事。元勰出入时神色与平时无异,供奉膳食、进献药物、裁决宫外的奏章,都和平时一样。几天后,大军抵达宛城,夜间,将卧车移入郡府的厅堂,得以给孝文帝的遗体穿上寿衣、装入棺材,然后再将棺材放回卧车中,外面没有人知道内情。随后,派遣中书舍人张儒奉诏征召太子;秘密将孝文帝去世的消息告知留守京城的于烈。于烈安排调度留守和出行的人员,举止没有任何异常。太子抵达鲁阳,遇到孝文帝的灵柩,才发布丧事;十二日,太子即位,宣布大赦天下。

彭城王元勰跪下接受了孝文帝留下的几纸遗诏。东宫的官员们大多怀疑元勰有谋反之心,便在暗中防备他,而元勰却坦诚相待、礼数周全,最终没有与他人产生嫌隙。咸阳王元禧抵达鲁阳后,留在城外观察局势变化,过了很久才进城,对元勰说:“你这次行事不仅辛劳,还充满了危险。”元勰说:“兄长年纪大、见识高,所以知道其中的安危;我当时如同手握毒蛇、骑在虎背上,反倒不觉得艰难。”元禧说:“你是怨恨我来得晚了吧。”

元勰等人依照孝文帝的遗诏,赐冯皇后自尽。北海王元详派长秋卿白整进入后宫,给冯皇后送毒药。冯皇后一边奔跑一边呼喊,不肯喝下毒药,还说:“皇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命令,这是诸王们想杀我啊!”白整强行抓住她,逼迫她喝下毒药,冯皇后随即去世。灵柩运到洛阳城南时,咸阳王元禧等人确认冯皇后确实已死,相视说道:“即使没有先帝的遗诏,我们兄弟也应当决断除掉她;怎能让这个品行不端的妇人掌控天下,杀害我们呢!”朝廷给冯皇后定谥号为幽皇后。

五月十六日,齐明帝加封抚军大将军始安王萧遥光为开府仪同三司。

十九日,北魏将孝文帝安葬在长陵,庙号为高祖。

魏世宗(元恪)想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宰相;元勰多次陈述孝文帝的遗旨,请求成全自己淡泊名利的心愿,魏世宗对着他悲痛哭泣。元勰恳切请求不止,魏世宗于是任命他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定等七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元勰仍然坚决推辞,魏世宗没有允许,他只好前往定州赴任。

北魏任城王元澄因王肃是外来归附之人,官位却在自己之上,心中颇为不满。恰逢南齐投降过来的严叔懋告发王肃密谋逃回江南,元澄当即拘禁了王肃,并上表声称他谋反;经过核查验证,发现并无实情。咸阳王元禧等人上奏弹劾元澄擅自拘禁宰相,元澄被免去官职,回到府第,不久后被外放为雍州刺史。

六月二十一日,北魏追尊皇母高氏为文昭皇后,将她的神位供奉在高祖庙中配享祭祀,并扩建她的旧墓,命名为终宁陵。追赐皇后的父亲高飏为勃海公,谥号为敬,由他的嫡孙高猛继承爵位;封皇后的兄长高肇为平原公,弟弟高显为澄城公;三人在同一天接受册封。魏世宗一向不认识各位舅舅,这时才赏赐他们衣服和头巾并召见,三人都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短短几天之内,便富贵显赫。

秋季,八月初三,北魏遵照孝文帝的遗诏,将三夫人以下的后宫嫔妃全部遣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