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57章 刘裕建宋开南北朝 魏师南侵争河南地

第157章 刘裕建宋开南北朝 魏师南侵争河南地(1 / 2)

刘宋一

到了公元420年,春季,正月己亥日,北魏国主(拓跋嗣)返回皇宫。

西秦王乞伏炽磐立他的儿子乞伏暮末为太子,同时任命乞伏暮末兼任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建弘。

宋王刘裕想要接受晋恭帝的禅让,却难以直接开口,于是召集朝中大臣设宴饮酒。他从容地说:“桓玄篡位时,晋朝的天命就已经转移了。我首先倡导大义,复兴晋室,南征北伐,最终平定了天下,功劳和业绩都很显着,于是接受了九锡之礼。如今我年事已高,地位尊贵到了极点,事物忌讳过于兴盛,这不是长久安定之道。现在我打算退还爵位,回到京师养老。”大臣们只一味称赞他的功德,却没人理解他的真实意图。傍晚,宴会结束,中书令傅亮走出宫门后才醒悟过来,但此时宫门已经关闭。傅亮便敲门请求面见宋王,宋王立即开门接见他。傅亮进去后,只说:“臣暂时应该返回京师(建康)。”宋王明白他的用意,也没有多说其他话,只问:“需要带几个人护送你?”傅亮回答:“几十人就够了。”宋王当即答应让他出发。傅亮出宫时已是深夜,看到彗星横贯夜空,拍着大腿感叹道:“我以前从不相信天象,今天才算验证了。”傅亮抵达建康后,夏季四月,朝廷征召宋王入京辅佐朝政。宋王留下儿子刘义康担任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寿阳。此时的刘义康年纪还小,宋王便任命相国参军、南阳人刘湛为长史,负责处理都督府和豫州的事务。刘湛从年轻时就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自比管仲、诸葛亮,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不擅长写文章,也不喜欢清谈议论,宋王因此很器重他。

五月乙酉日,北魏重新追谥宣武帝拓跋珪为道武帝。

这时,北魏淮南公司马国璠、池阳子司马道赐图谋叛变投敌,司马文思告发了他们的计划。庚戌日,北魏国主处死司马国璠、司马道赐,赐封司马文思为郁林公。司马国璠等人的供词牵连到平城的豪门大族,因此被灭族的有几十人。章安侯封懿的儿子封玄之也应当被治罪,北魏国主因封玄之出身燕国旧贵族,想宽恕他的一个儿子。封玄之说:“我的侄子封磨奴早年丧父,请求保全他的性命。”北魏国主于是杀死封玄之的四个儿子,赦免了封磨奴。

六月壬戌日,宋王刘裕抵达建康。傅亮暗示晋恭帝将皇位禅让给宋王,并起草好禅位诏书呈给晋恭帝,让他亲笔抄写。晋恭帝欣然拿起笔,对身边的人说:“桓玄叛乱时,晋朝就已经失去了天下,全靠刘公(刘裕)才得以延续,至今将近二十年。如今的事,我本来就心甘情愿。”于是在红纸上写下了禅位诏书。

甲子日,晋恭帝退位,迁居到琅邪王府第,文武百官叩拜辞别,秘书监徐广泪流满面,悲痛不已。丁卯日,宋王刘裕在南郊搭建祭坛,正式登基称帝。典礼结束后,他从石头城乘坐皇帝的仪仗车进入建康皇宫。徐广又一次悲伤落泪,侍中谢晦对他说:“徐公未免太过伤感了吧!”徐广说:“你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我是晋朝的遗臣,面对这悲欢不同的事,心情自然不一样。”徐广是徐邈的弟弟。随后,宋武帝(刘裕)亲临太极殿,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永初。凡是过去因清议(乡里舆论批评)而被定罪的人,全部赦免,让他们重新开始。

对此,裴子野评论说:从前虞舜(重华)接受尧的禅让后,流放了共工、驩兜、三苗、鲧这“四凶”;周武王攻克殷商后,把顽固不服的遗民迁到洛阳。天下的恶人都是一样的,而宋武帝赦免因清议获罪的人,做得太过分了!

接着,宋武帝尊奉晋恭帝为零陵王,对他的优待尊崇之礼,都仿照晋朝初年对待魏元帝的旧例,让他在原来的秣陵县宫居住,并派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守卫。将晋恭帝的皇后褚氏降为零陵王妃。

庚午日,宋武帝任命司空刘道怜为太尉,封长沙王;追封司徒刘道规为临川王,让刘道怜的儿子刘义庆承袭临川王爵位。其余功臣如徐羡之等人,也都各自晋升官位、增加爵位。

宋武帝追封刘穆之为南康郡公,追封王镇恶为龙阳县侯。他时常感叹思念刘穆之,说:“如果刘穆之没有去世,一定能帮我治理天下。这可真是‘贤臣逝去,国家受损’啊!”又说:“刘穆之死后,人们对我就不再敬畏了。”

宋武帝立皇子桂阳公刘义真为庐陵王,彭城公刘义隆为宜都王,刘义康为彭城王。

己卯日,朝廷将《泰始历》改为《永初历》。

这时,北魏国主(拓跋嗣)前往翳犊山,随后抵达冯卤池。他听说宋武帝接受禅让登基,就派驿使征召崔浩,对他说:“你往年说的话应验了,我到今天才相信天道。”

秋季七月丁酉日,北魏国主前往五原。

甲辰日,宋武帝下诏任命西凉公李歆为都督高昌等七郡诸军事、征西将军、酒泉公;任命西秦王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

此时,交州刺史杜慧度进攻林邑国,大败林邑军队,杀死的敌人超过半数。林邑国请求投降,之前被他们掳掠的人口和财物都派人送还。杜慧度在交州任职时,治理政事细致周密,就像管理自己的家事一样,官吏和百姓对他既敬畏又爱戴,当地城门夜间不用关闭,路上也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丁未日,北魏国主前往云中。

河西王沮渠蒙逊想要讨伐西凉,先领兵进攻西秦的浩亹;抵达浩亹后,又暗中领兵返回,驻守在川岩。

西凉公李歆想趁河西王兵力空虚,袭击张掖;宋繇、张体顺恳切劝谏,可李歆不听。西凉太后尹氏对李歆说:“你这是刚建立的国家,土地狭小、人口稀少,仅能自保都担心不够,哪有闲暇功夫去攻打别人!先王(李暠)临终前,反复告诫你:用兵要慎重,保住国土、安抚百姓,等待时机。他的话还在耳边,你怎么能违背呢!沮渠蒙逊擅长用兵,不是你能抵挡的,这些年来,他一直有兼并我们的野心。你的国家虽然弱小,但只要好好治理,修养德行、安抚百姓,静静等待时机就行。如果沮渠蒙逊昏庸残暴,百姓自然会归附你;如果他清明贤明,你就臣服于他。怎么能轻易行动,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呢!在我看来,你这次行动,不仅会损兵折将,恐怕还会亡国!”李歆还是不听。宋繇叹息道:“这次国家要完了!”

随后,李歆率领三万步兵、骑兵向东进发。沮渠蒙逊听说后,说:“李歆已经落入我的圈套,但他听说我领兵返回,一定不敢前进。”于是在西部边境张贴布告,声称已经攻克浩亹,将要进攻黄谷。李歆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即率军进入都渎涧。沮渠蒙逊领兵迎战,在怀城大败李歆。有人劝李歆退回酒泉自保,李歆说:“我违背母亲的话,才落到这般田地,不杀了这个胡人(沮渠蒙逊),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母亲!”于是整顿军队,在蓼泉与沮渠蒙逊交战,最终被沮渠蒙逊杀死。李歆的弟弟、酒泉太守李翻,新城太守李预,兼任羽林右监的李密,左将军李眺,右将军李亮,向西逃奔敦煌。

沮渠蒙逊进入酒泉后,禁止士兵抢劫掠夺,当地百姓生活安定。他任命宋繇为吏部郎中,把官员选拔的事务交给宋繇;西凉过去有才能、有声望的旧臣,都受到礼遇和任用。沮渠蒙逊任命儿子沮渠牧犍为酒泉太守。敦煌太守李恂是李翻的弟弟,他和李翻等人放弃敦煌,逃奔北山。沮渠蒙逊任命索嗣的儿子索元绪代理敦煌太守。

沮渠蒙逊返回姑臧,接见西凉太后尹氏,向她表示慰问。尹氏说:“李氏家族被胡人消灭,我还有什么可说的!”有人对尹氏说:“如今你们母子的性命都在别人手中,怎么还敢如此傲慢!况且国家灭亡、儿子战死,你却没有一点悲伤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尹氏说:“生死存亡,都是天命,怎么能像普通人一样,为儿女之事悲伤呢!我只是个老妇人,国家灭亡、家族破败,难道还能爱惜余生,去做别人的婢女吗!只希望能快点死去。”沮渠蒙逊赞赏她的气节,就下令赦免了她,并为儿子沮渠牧犍娶了她的女儿。

八月辛未日,宋武帝追谥王妃臧氏为敬皇后。癸酉日,立王太子刘义符为皇太子。

闰八月壬午日,宋武帝下诏,命令对晋朝各位皇帝的陵墓全部设置守卫。

九月,西秦振武将军王基等人袭击河西王沮渠蒙逊的胡园戍,俘虏两千多人后返回。

李恂在敦煌任职时,推行仁政,深得民心。索元绪却粗暴凶狠、喜好杀人,因此大失人心。敦煌人宋承、张弘信等人招引李恂返回。冬季,李恂率领几十名骑兵进入敦煌,索元绪向东逃奔凉兴。宋承等人推举李恂为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年号为永建。河西王沮渠蒙逊派世子沮渠政德进攻敦煌,李恂紧闭城门,不与他交战。

十二月丁亥日,可城羌族首领狄温子率领三千多户人家投降北魏。

这一年,北魏姚夫人去世,被追谥为昭哀皇后。

到了公元421年,春季,正月辛酉日,宋武帝(刘裕)到南郊祭祀天地,宣布大赦天下。

对此,裴子野评论说:在南郊祭祀天地,是每年按惯例举行的典礼。赦免那些有罪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随后,宋武帝任命扬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为司徒,尚书仆射徐羡之为尚书令、扬州刺史,中书令傅亮为尚书仆射。

辛未日,北魏国主(拓跋嗣)前往公阳。

河西王沮渠蒙逊率领两万部众,前往敦煌攻打李恂。

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征北将军木弈干、辅国将军元基进攻上邽,遇到连绵大雨,只好撤兵返回。

三月甲子日,北魏阳平王拓跋熙去世。

北魏国主征发代郡六千百姓修建皇家园林,园林向东包含白登山,周长三十多里。

河西王沮渠蒙逊修筑堤坝拦截河水,用来浇灌敦煌城;李恂请求投降,沮渠蒙逊不答应。李恂的部将宋承等人献出城池投降,李恂自杀身亡。沮渠蒙逊屠杀敦煌全城百姓,抓获李恂的侄子李宝,把他囚禁在姑臧。从此,西域各国都前往沮渠蒙逊处称臣朝贡。

夏季,四月己卯朔日(初一),宋武帝下诏,命令各地废除从蒋子文以下的不合礼制的祭祀;那些为古代贤士以及有功德之人建立的祠堂,不在废除之列。

吐谷浑王慕容阿柴派遣使者向西秦投降,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慕容阿柴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州牧、白兰王。

六月乙酉日,北魏国主向北巡视,抵达蟠羊山。秋季七月,又向西巡视,抵达黄河边。

河西王沮渠蒙逊派遣右卫将军沮渠鄯善、建节将军沮渠苟生率领七千部众讨伐西秦。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征北将军木弈干等人率领五千步兵、骑兵抵抗,在五涧打败沮渠鄯善的军队,俘虏沮渠苟生,斩杀两千人后返回。

起初,宋武帝把一瓮毒酒交给前琅邪郎中令张伟,让他毒死零陵王(晋恭帝司马德文)。张伟叹息道:“用毒杀君主的方式求生存,还不如去死!”于是在途中喝下毒酒自尽。张伟是张邵的哥哥。太常褚秀之、侍中褚淡之,都是零陵王王妃褚氏的哥哥。零陵王每次生下男孩,宋武帝就命令褚秀之兄弟趁机把婴儿杀死。零陵王自从退位后,一直担心灾祸降临,便和褚妃同住一间屋子,亲自在床前做饭,日常饮食所需,都由褚妃负责打理,所以宋国人没有机会下手。九月,宋武帝命令褚淡之和他的哥哥、右卫将军褚叔度前去探望褚妃,褚妃出门到别的房间与他们相见。武士趁机翻墙进入室内,把毒酒递给零陵王。零陵王不肯喝,说:“依照佛教教义,自杀的人不能再投胎做人。”武士便用被子捂住他的脸,将他闷死。宋武帝率领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哀悼了三天。

庚戌日,北魏国主返回皇宫。

冬季十月己亥日,宋武帝下诏,任命河西王沮渠蒙逊为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

同日(己亥日),北魏国主前往代郡。

十一月辛亥日,宋廷将晋恭帝安葬在冲平陵,宋武帝率领文武百官送葬。

十二月丙申日,北魏国主向西巡视,抵达云中。

西秦王乞伏炽磐派遣征西将军孔子等人率领两万骑兵,在罗种进攻契汗秃真。

河西王沮渠蒙逊任命的晋昌太守唐契占据晋昌郡叛乱,沮渠蒙逊派遣世子沮渠政德讨伐他。唐契是唐瑶的儿子。

宋武帝还是宋公时,谢瞻担任宋台中书侍郎,他的弟弟谢晦担任右卫将军。当时谢晦已经权势很重,他从彭城返回都城迎接家人时,士兵和宾客挤满门前,街巷都被堵塞。谢瞻在家中看到这一场景,十分震惊,对谢晦说:“你的名声和职位不算很高,可人们却如此归附你!我们家一向以恬淡退让为家风,不愿干预时事,交往的也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如今权势压倒朝野,这难道是家族的福气吗!”于是用篱笆把自家门庭和谢晦的住处隔开,说:“我不忍心看到这种场面。”随后谢瞻返回彭城,对宋公(刘裕)说:“我本是寒门读书人,父祖的官位都不超过二千石。弟弟谢晦才三十岁,志向和能力都很平庸,却荣居朝廷要职,地位显要、职责机密。福分过头就会引发灾祸,这报应不会太远;恳请您降低他的职位,以保全我们衰败的家族。”谢瞻前后多次向刘裕陈述这个请求。谢晦有时会把朝廷的机密事务告诉谢瞻,谢瞻就故意向亲戚朋友谈论这些事,当作玩笑,以此断绝谢晦再向自己透露机密的念头。等到宋武帝即位后,谢晦因辅佐登基的功劳,地位和权力更加显赫,谢瞻也越发担忧恐惧。这一年,谢瞻担任豫章太守,生病后不肯治疗。临终前,他给谢晦写信说:“我能保全身体善终,还有什么遗憾呢!弟弟你要努力自我勉励,为国家、为家族着想。”

到了公元422年,春季,正月甲辰朔日(初一),北魏国主(拓跋嗣)从云中向西巡视,抵达屋窦城。

癸丑日,宋廷任命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保留其扬州刺史职位不变;任命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任命中领军谢晦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入宫值守殿省,总管宫中宿卫军队。徐羡之出身平民,没有学术造诣,仅凭借志向、魄力和胸襟气度获得高位。他一旦身居朝廷要职,朝野上下都推崇信服,都认为他有宰相的声望。他性格沉稳少言,喜怒哀乐从不显露在脸上;很擅长下棋,观棋时却常表现得像没看懂一样,当时的人因此更加推崇他。傅亮、蔡廓常说:“徐公通晓万事,能调和不同意见。”徐羡之曾与傅亮、谢晦宴饮聚会,傅亮、谢晦才学渊博、能言善辩,徐羡之却风度端庄,只在恰当的时候发言。郑鲜之感叹道:“看徐羡之、傅亮的言论,就不会再以学问高低来评判人了。”

西秦征西将军孔子等人大败契汗秃真,俘获男女两万口、牛羊五十多万头。契汗秃真率领几千骑兵向西逃走,他的别部统帅树奚率领五千户人家投降西秦。

二月丁丑日,宋武帝下诏,将豫州淮河以东地区分设为南豫州,治所设在历阳,任命彭城王刘义康为南豫州刺史;又从荆州分割十个郡设置湘州,治所设在临湘,任命左卫将军张邵为湘州刺史。

丙戌日,北魏国主返回皇宫。

三月,宋武帝病重,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一同入宫侍奉医药。大臣们请求祈祷神灵保佑,但武帝不允许,只是派侍中谢方明将病情告知宗庙而已。武帝生性不相信怪异之事,早年曾有很多祥瑞征兆,等到显贵后,史官询问他所经历的祥瑞,他都拒绝回答。

檀道济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广陵,统管淮南所有军队。

皇太子刘义符常与品行不端的小人亲近,谢晦对武帝说:“陛下年纪已大,应考虑为万世基业打算,皇位至关重要,不能让没有才能的人承担。”武帝问:“庐陵王(刘义真)怎么样?”谢晦说:“请允许我去观察一下。”谢晦出宫拜访庐陵王刘义真,刘义真兴致勃勃地想和他谈论,谢晦却很少回应。返回后,谢晦对武帝说:“刘义真的德行比不上才能,不是能做君主的人。”丁未日,武帝调刘义真出任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从这以后,大州长官大多兼任都督,有的甚至统辖五十个州,具体情况无法详细记载。

武帝病情痊愈,己未日,宣布大赦天下。

秦州、雍州的流民向南迁入梁州;庚申日,宋廷派遣使者运送一万匹绢,并且调拨荆州、雍州的粮食来赈济流民。

当初刁逵被诛杀时,他的儿子刁弥逃亡在外。辛酉日,刁弥率领几十人攻入京口城,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率军击杀了他。

乙丑日,北魏河南王拓跋曜去世。

夏季四月甲戌日,北魏册立皇子拓跋焘为太平王,任命他为相国,加授大将军头衔;册立拓跋丕为乐平王,拓跋弥为安定王,拓跋范为乐安王,拓跋健为永昌王,拓跋崇为建宁王,拓跋俊为新兴王。

乙亥日,宋武帝下诏,封仇池公杨盛为武都王。

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折冲将军乞伏是辰为西胡校尉,在汁罗修筑列浑城,派他镇守此地。

五月,宋武帝病情加重,召来太子刘义符告诫说:“檀道济虽有才干谋略,却没有远大志向,不像他的哥哥檀韶那样有难以驾驭的傲气。徐羡之、傅亮,应当不会有谋反的图谋。谢晦多次跟随我征战,很懂得随机应变,如果有人叛乱,那必定是他。”又亲手写下诏书说:“后世如果出现年幼的君主,朝政一概委托给宰相,太后不必临朝听政。”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一同接受遗诏辅佐朝政。癸亥日,武帝在西殿去世。

武帝生活清廉简约、清心寡欲,治政严格且有法度,服饰居所比普通士人还要节俭,游乐宴饮极为稀少,后宫妃嫔也很少。他曾得到后秦高祖姚兴的侄女,对其十分宠爱,因此耽误了朝政;谢晦稍加劝谏,武帝便立即将她送走。朝廷财物都由外府管理,宫内没有私人储藏。岭南曾进贡一种装在竹筒里的细布,每端长达八丈,武帝厌恶这种布过于精美、耗费民力,立即交付有关部门弹劾进贡的太守,将布退回,并下令岭南禁止织造这种布。公主出嫁,陪送的财物不超过二十万钱,没有锦绣之类的奢侈品。朝廷内外都遵守禁令,没人敢奢侈浪费。

随后,太子刘义符即位,时年十七岁,宣布大赦,尊奉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册立妃子司马氏为皇后。司马皇后是晋恭帝的女儿海盐公主。

北魏国主拓跋嗣服用寒食散,多年来药性发作,灾祸异常多次出现,他因此颇为忧虑,派宫中使者秘密询问白马公崔浩:“近来在赵、代地区的分界处发生日食,我的病多年不愈,担心一旦去世,皇子们都还年幼,该怎么办?请为我谋划身后之事。”崔浩说:“陛下年纪正轻,病情很快就会痊愈;如果实在不得已,请允许我直言。自从本朝兴起,不重视册立太子,所以永兴初年,国家几乎陷入危亡。如今应当尽早册立东宫太子,选拔贤能的公卿担任太子师傅,让亲信大臣做太子的宾友;太子在内总管朝政,在外安抚军事,这样陛下就能悠闲无为,颐养精神、保养寿命。陛下去世后,国家有成年君主,百姓有归附的对象,奸邪之徒断绝野心,灾祸自然不会发生。皇子拓跋焘年近十二岁(周星指十二年),聪明睿智、性情温和,立年长的皇子为太子,是礼制的根本准则;如果一定要等皇子成年后再选择,打乱天伦顺序,那是招致祸乱的做法。”北魏国主又拿这件事询问南平公长孙嵩,长孙嵩回答:“立年长的皇子顺乎天意,立贤能的皇子让人心服;拓跋焘既年长又贤能,这是上天的安排。”国主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册立太平王拓跋焘为皇太子,让他在正殿临朝听政,作为国家的副主。任命长孙嵩及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大臣,坐在东厢,面朝西;任命崔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郡人丘堆为右弼大臣,坐在西厢,面朝东;文武百官都向太子汇报政务。国主退居西宫,时常暗中观察太子,看到他决断政事,非常高兴,对参与议事的大臣说:“长孙嵩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历经四代君主,对国家有功;奚斤能言善辩、富有智谋,名声传遍远近;安同通晓民情,办事干练;穆观深明政务要领,理解我的心意;崔浩博闻强记,能洞察天道人事;丘堆虽无大才,却在公务上专心谨慎。用这六个人辅佐太子,我和你们巡视四方边境,讨伐叛逆、安抚归顺之人,完全可以在天下实现志向了。”

长孙嵩本姓拔拔,奚斤本姓达奚,穆观本姓丘穆陵,丘堆本姓丘敦。当时北魏大臣中出身代郡以北的人,姓氏大多重复,到北魏高祖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才都改为单姓。旧史担心姓氏繁杂难以理解,所以都采用后来的单姓以便简化,现在也沿用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