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日,晋简文帝司马昱病重,紧急征召大司马桓温入朝辅佐,一天一夜之内接连发出四道诏令,桓温仍推辞不来。当初,简文帝担任会稽王时,娶王述的堂妹为妃,生下世子司马道生和弟弟司马俞生。司马道生性情疏懒急躁、品行不端,母子二人都因获罪被幽禁而死。简文帝其余三个儿子司马郁、司马朱生、司马天流,都早年夭折。他的姬妾们近十年没有怀孕,会稽王让善于相面的人观察她们,相面人都说:“这些人都不是能生育的人。”又让相面人观察女仆,有个叫李陵容的女仆,在织坊劳作,肤色黑、身材高,宫女们称她为“昆仑”(古代对肤色较深或异域人士的称呼)。相面人见到她后大惊,说:“这才是能生育的人!”会稽王召李陵容侍寝,生下儿子司马昌明和司马道子。己未日,朝廷立司马昌明为皇太子,当时他已经十岁了。封司马道子为琅邪王,兼任会稽国国君,负责供奉简文帝母亲郑太妃的祭祀。简文帝留下遗诏:“大司马桓温依照周公摄政的旧例辅佐朝政。”又说:“年幼的太子如果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不行,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侍中王坦之亲自拿着遗诏入宫,在简文帝面前把诏书撕碎。简文帝说:“天下是偶然得到的运势,你有什么可顾虑的!”王坦之说:“天下是晋宣帝(司马懿)、晋元帝(司马睿)打下的天下,陛下怎么能独自决定转让呢!”简文帝于是让王坦之修改遗诏,改为:“国家和家族的事务,全部禀报大司马,依照诸葛亮、王导辅政的旧例处理。”当天,简文帝去世。
简文帝去世后,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拥立继承人,有人说:“应当等待大司马桓温来处置。”尚书仆射王彪之神情严肃地说:“天子去世,太子继位,大司马怎么能有不同意见!如果先去当面询问他,反而会被他指责。”朝廷的议论才确定下来。太子司马昌明即位为帝,实行大赦。崇德太后发布诏令,认为新帝年幼,又处于守丧期间,命令桓温依照周公摄政的旧例行事。诏令已经准备施行,王彪之说:“这是不同寻常的大事,大司马一定会坚决推辞,导致朝廷政务停滞,先帝的陵墓安葬事宜也会延误,我不敢遵奉诏令,谨将诏令封存送还。”这件事于是没有施行。
桓温原本期望简文帝临终时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即便不禅让,也该让自己摄政。结果未能如愿,他非常愤怒怨恨,给弟弟桓冲写信说:“遗诏只让我依照诸葛亮、王导的旧例辅政罢了。”桓温怀疑是王坦之、谢安从中作梗,心中对他们怀恨在心。朝廷下诏让谢安征召桓温入朝辅政,桓温再次推辞。
八月,前秦丞相王猛抵达长安,苻坚又加授他都督中外诸军事。王猛推辞说:“丞相的重任,太子太傅的尊位,尚书省长官事务繁杂,司隶校尉职责重大,还要总管军事要务、传达皇帝诏令,文官武将的职务都由我担任,大小事务都要过问。即便是伊尹、吕尚、萧何、邓禹那样的贤才,尚且不能兼任这么多职务,何况我王猛这样无能的人呢!”他接连呈上三四次奏章推辞,苻坚都不允许,说:“朕正要统一天下,除了你,还能托付给谁呢?你不能推辞宰相之职,就像朕不能推辞治理天下的责任一样。”
王猛担任丞相后,苻坚在朝堂上垂手端坐,百官都自行负责职责内的事务,军队和国家内外的事务,没有一件不由王猛处理。王猛刚正严明、清廉公正,善与恶的区分明确,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提拔被埋没的贤才,鼓励农耕养蚕,训练军队,任用官员必定符合其才能,施用刑罚必定符合其罪行。从此前秦国库充实、兵力强盛,打仗没有不胜利的,国家治理得非常好。苻坚告诫太子苻宏以及长乐公苻丕等人说:“你们侍奉王猛,要像侍奉我一样。”
阳平公苻融在冀州任职时,精心选拔属官,任命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为治中别驾,清河人崔宏为州从事,负责记室事务。苻融年轻,处理政务喜好新奇,注重苛刻地考察细节;申绍多次规劝纠正他,引导他实行宽厚平和的政策,苻融虽然敬重申绍,却没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后来申绍调任济北太守,苻融因政务上的过失多次被朝廷知晓,屡次受到谴责,这才后悔当初没有采纳申绍的意见。
苻融曾经因擅自修建学校被有关部门弹劾,他派遣主簿李纂前往长安为自己申辩;李纂因忧虑恐惧,在途中去世。苻融问申绍:“谁可以代替李纂去长安?”申绍说:“前燕尚书郎高泰,清正善辩、有胆识谋略,可以派他去。”在此之前,丞相王猛和苻融多次征召高泰为官,高泰都没有应召;到这时,苻融对高泰说:“君子应当解救别人的危难,你不能再推辞了!”高泰于是接受命令。抵达长安后,丞相王猛见到他,笑着说:“高子伯(高泰字子伯)到现在才来,为什么这么晚呢?”高泰说:“我是罪人来接受惩罚,还问什么早晚!”王猛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高泰说:“从前鲁僖公因修建泮宫(诸侯办学之所)而被歌颂,汉宣帝因在稷下(战国时齐国学术中心)兴办教育而名声远扬。如今阳平公修建学校,追随鲁僖公、汉宣帝的脚步,没听说朝廷下诏书褒奖,反而烦劳有关部门弹劾他。明公您辅佐圣明的朝廷,奖惩如此颠倒,。”苻融被弹劾的事于是得以解决。王猛趁机感叹说:“高子伯怎么能只是阳平公的属官呢!”他把高泰推荐给前秦王苻坚。苻坚召见高泰,对他很满意,问他治理国家的根本,高泰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在于审慎选拔,审慎选拔在于核实人才的真实能力,从来没有选拔到合适的人才而国家治理不好的情况。”苻坚说:“你的话可谓言辞简练而道理广博啊。”任命高泰为尚书郎。高泰坚决请求返回冀州,苻坚同意了。
九月甲寅日,东晋追尊已故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尊奉新帝司马昌明的母亲李氏为淑妃。
冬季十月丁卯日,东晋将简文帝安葬在高平陵。
彭城有个装神弄鬼的人卢悚,自称“大道祭酒”,追随他的人有八百多家。十一月,卢悚派遣弟子许龙前往吴县,清晨时分到达海西公司马奕的住处,谎称奉太后秘密诏令,要迎接海西公复位;海西公起初想要听从,采纳保姆的劝谏后放弃了。许龙说:“大事眼看就要成功,怎么能听妇孺的话呢!”海西公说:“我在这里获罪,有幸得到宽恕,怎么敢轻举妄动!况且太后如果有诏令,应该派官员来,为什么只派你一个人呢?你一定是要作乱!”于是呵斥左右的人把许龙捆绑起来,许龙害怕地逃走了。甲午日,卢悚率领三百部众,清晨攻打广莫门,谎称海西公回来了,从云龙门闯入宫殿庭院,抢夺武器库中的兵器铠甲,宫廷侍卫和官员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游击将军毛安之听说发生叛乱,率领部众径直冲入云龙门,亲手奋力击杀叛军;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秘进入止车门,与毛安之合力讨伐叛军,将卢悚诛杀,连同他的党羽一起被杀死的有几百人。海西公非常担心遭遇意外灾祸,于是专心饮酒,放纵声色,有了儿子也不抚养,当时的人都很同情他。朝廷因为他安于屈辱的处境,所以不再对他有所防备。
前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去世。梁平老在边境镇守十多年,鲜卑、匈奴等部族既畏惧他又爱戴他。
就在这时,三吴地区(指吴郡、吴兴、会稽)发生严重旱灾,出现饥荒,很多人饿死。
公元373年
春季正月己丑日初一,东晋实行大赦,更改年号。
二月,大司马桓温前来朝见。辛巳日,朝廷下诏命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当时,京城内人心惶惶,有人说桓温会诛杀王坦之、谢安,进而推翻晋朝皇室。王坦之十分恐惧,谢安却神色镇定,说:“晋朝的国运存亡,就取决于这次行动了。”桓温抵达后,文武百官在道路两侧叩拜迎接。桓温大规模陈列士兵护卫,邀请朝廷官员见面,有地位名望的人都吓得发抖、脸色苍白,王坦之的汗水浸湿了衣衫,连手板都拿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走到座位上,坐定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如果有道义,守卫的力量应部署在四方邻国,明公何必在墙壁后面安排卫兵呢!”桓温笑着说:“正是因为不能不这样做啊。”于是下令身边的人撤走卫兵,和谢安谈笑了很长时间。郗超常常是桓温的主要谋士,谢安和王坦之拜见桓温时,桓温让郗超躺在帐中偷听他们的谈话。一阵风吹开帐幕,谢安笑着说:“郗生(郗超)可以说是入幕之宾了。”当时天子年幼弱小,外部有强大的大臣,谢安和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皇室,最终使晋朝得以安定。
桓温追查卢悚闯入宫廷的事件,逮捕尚书陆始并交付廷尉审理,罢免了桓秘的官职,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升任毛安之为右卫将军,桓秘从此怨恨桓温。三月,桓温生病,在健康停留了十四天,甲午日,返回姑孰。
夏季,代王拓跋什翼犍派遣燕凤到前秦进贡。
秋季七月己亥日,南郡宣武公桓温去世。起初,桓温病重时,暗示朝廷为他加授九锡(古代帝王赐给重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极高荣誉与权力),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故意拖延这件事,让袁宏撰写加授九锡的文书草稿。袁宏把草稿拿给王彪之看,王彪之赞叹文稿文辞优美,接着说:“你固然有大才,但怎么能把这样的文稿拿给别人看呢!”谢安见到文稿草稿,就修改其中内容,因此过了十多天还没定稿。袁宏私下和王彪之商量,王彪之说:“听说桓温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估计也支撑不了多久了,自然可以再稍微拖延些时间。”袁宏听从了他的建议。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向桓温询问谢安、王坦之应该担任什么职务,桓温说:“他们不是你能安排的。”桓温的意思是,自己在世时,谢安、王坦之必定不敢有不同意见;自己死后,他们就不是桓冲能控制的了;如果杀害他们,对桓冲没有好处,还会失去当时的声望,所以才这么说。桓温因为世子桓熙才能平庸,所以让桓冲统领他的部众。于是桓秘和桓熙的弟弟桓济谋划一起杀死桓冲,桓冲暗中得知了这个计划,不敢进入府中。不久,桓温去世,桓冲先派遣身强力壮的士兵拘捕了桓熙、桓济,然后才去处理丧事。桓秘最终被废黜不用,桓熙、桓济都被迁徙到长沙。朝廷下诏按照汉代霍光和安平献王的旧例安葬桓温。桓冲声称桓温有遗命,让年幼的儿子桓玄作为继承人,当时桓玄才五岁,承袭南郡公的爵位。
庚戌日,东晋加授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为征西将军,都督荆、扬、雍、交、广五州诸军事。任命江州刺史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及扬、豫二州刺史,镇守姑孰;任命竟陵太守桓石秀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寻阳。桓石秀,是桓豁的儿子。桓冲取代桓温任职后,竭尽忠诚侍奉皇室,有人劝桓冲诛杀当时有声望的大臣,独自掌控朝政大权,桓冲没有听从。起初,桓温在镇守之地时,犯死罪的人都由他自行裁决,不向朝廷请示。桓冲认为生杀大权至关重要,应当归属朝廷,凡是死刑案件都先上报朝廷,等朝廷批复后,再执行判决。
谢安因为天子年幼,又刚失去辅政大臣(桓温),想请求崇德太后临朝听政。王彪之说:“前代君主年幼尚在襁褓中,母子一体,所以可以让太后临朝;即便如此,太后也不能独自决断事务,还需要咨询大臣。如今皇上已经十岁,快到加冠成婚的年龄了,反而让堂嫂(崇德太后是晋元帝的儿媳,简文帝的嫂子,孝武帝的堂嫂)临朝听政,让人觉得君主年幼弱小,这难道是用来弘扬圣德的做法吗!各位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固然不是我能阻止的,我所惋惜的是国家的大体啊。”谢安不想把大权交给桓冲,所以想让太后临朝,自己得以专门负责进言献策、裁决政务,于是没有听从王彪之的建议。八月壬子日,崇德太后再次临朝摄政。
梁州刺史杨亮派遣儿子杨广袭击仇池,与前秦梁州刺史杨安交战,杨广的军队战败,沮水沿岸各戍守据点的士兵都弃城溃逃。杨亮十分恐惧,退守磬险。九月,杨安进军攻打汉川。
丙申日,东晋任命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射,兼任吏部尚书,共同掌管朝政。谢安常常感叹说:“朝廷中的大事,大家不能决断的,去咨询王公(王彪之),没有不立刻解决的。”
任命吴国内史刁彝为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
冬季,前秦王苻坚派遣益州刺史王统、秘书监朱肜率领两万士兵从汉川出发,派遣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领三万士兵从剑门出发,入侵梁州、益州;东晋梁州刺史杨亮率领一万多巴地獠人抵抗,双方在青谷交战。杨亮的军队战败,逃回到西城。朱肜于是攻克汉中。徐成攻打剑门,将其攻克。杨安进军攻打梓潼,梓潼太守周飏坚守涪城,派遣几千步兵骑兵护送母亲、妻子从汉水前往江陵,朱肜半路截击并俘获了她们,周飏于是向杨安投降。十一月,杨安攻克梓潼。荆州刺史桓豁派遣江夏相竺瑶救援梁州、益州;竺瑶听说广汉太守赵长战死,就率军撤退了。益州刺史周仲孙率领士兵在绵竹抵抗朱肜,得知毛当将要抵达成都,周仲孙率领五千骑兵逃到南中。前秦于是夺取了梁州、益州,邛、莋、夜郎等地都归附了前秦。前秦王苻坚任命杨安为益州牧,镇守成都;任命毛当为梁州刺史,镇守汉中;任命姚苌为宁州刺史,驻守垫江;任命王统为南秦州刺史,镇守仇池。
前秦王苻坚想任命周飏为尚书郎。周飏说:“我蒙受晋朝的深厚恩德,只是老母亲被擒获,我才在此失节投降,母子能得以保全,是秦国的恩惠。即便有公侯那样的尊贵地位,我也不认为是荣耀,更何况是郎官呢!”于是拒绝做官。每次见到苻坚,周飏有时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种傲慢无礼的坐姿),还称苻坚为“氐贼”。曾遇到元旦朝会,仪仗侍卫十分盛大,苻坚问周飏说:“晋朝的元旦朝会,和这里相比怎么样?”周飏撩起衣袖厉声说:“你们这些犬羊之辈聚集在一起,怎么敢和天朝(晋朝)相比!”前秦人因为周飏不恭顺,多次请求杀死他,苻坚却对他更加宽厚。
周仲孙因失守益州被罢免官职。桓冲任命冠军将军毛虎生为益州刺史,兼任建平太守,任命毛虎生的儿子毛球为梓潼太守。毛虎生与毛球讨伐前秦,抵达巴西后,因粮草缺乏,退守巴东。
东晋任命侍中王坦之为中书令,兼任丹杨尹。
这一年,鲜卑人勃寒侵犯掠夺陇右地区,前秦王苻坚派遣乞伏司繁讨伐他。勃寒请求投降,苻坚于是让乞伏司繁镇守勇士川。
这时,有彗星出现在尾宿、箕宿之间,长十多丈,经过太微垣,扫过东井宿;从四月开始出现,到秋冬季节仍未消失。前秦太史令张孟对苻坚说:“尾宿、箕宿,对应燕国的分野;东井宿,对应秦国的分野。如今彗星从尾宿、箕宿出现,又扫过东井宿,十年之后,燕国将会消灭秦国;二十年之后,代国将会消灭燕国。慕容暐父子兄弟,是我们的仇敌,却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地位尊贵、权势显赫,没有第二家能比得上,我私下对此感到忧虑,应当铲除他们当中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来消除天象的变异。”苻坚没有听从。
阳平公苻融上奏疏说:“东胡人(指前燕皇室慕容氏)占据六州之地,在南方称帝,陛下多年劳师动众,才平定了他们,他们本来就不是仰慕道义而来归附的。如今陛下亲近并宠幸他们,让他们父子兄弟密集地布满朝廷,执掌权力、担任官职,权势超过了功勋旧臣。我愚昧地认为,狼虎般的野心,终究不能豢养,天象变异成这样,希望陛下稍加留意。”苻坚回复说:“我正要统一天下为一家,把夷狄当作自己的百姓。你应当打消顾虑,不要心怀不满。只有修养德行才能消除灾祸,如果能向内反省自身,又何必害怕外部的祸患呢!”
公元374年
春季正月初一(癸未朔),东晋实行大赦。
正月二十九日(己酉),徐、兖二州刺史刁彝去世。二月初三(癸丑),东晋任命王坦之为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及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朝廷下诏让谢安总管中书省事务。谢安喜好音乐,即便是近亲去世(“期功”指服丧一年或九个月的亲属,属于较近的亲族)的服丧期间,也不停止演奏丝竹乐器。士大夫们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风气。王坦之多次写信恳切劝谏谢安,说:“音乐是天下的珍宝,应当为天下人爱惜它,不应在丧期滥用。”谢安没有听从。
三月,前秦太尉建宁列公李威去世。李威是前秦重臣,早年曾辅佐苻坚,与王猛共同稳定朝局,对前秦政权的巩固有重要作用。
夏季五月,蜀地百姓张育、杨光起兵反抗前秦统治,聚集了两万部众,并派遣使者前往东晋请求援军。前秦王苻坚派遣镇军将军邓羌率领五万士兵讨伐他们。东晋方面,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率领三万士兵攻打前秦的垫江,驻守垫江的前秦宁州刺史姚苌兵败,退守五城(今四川中江)。竺瑶、桓石虔随后屯兵巴东(今重庆奉节)。与此同时,张育自称“蜀王”,与巴獠部族首领张重、尹万等率领五万多人进军包围成都。六月,张育改年号为“黑龙”,建立政权与前秦对抗。秋季七月,张育与张重因争夺权力反目,双方起兵互相攻打,前秦将领杨安、邓羌趁机突袭张育,张育战败,与杨光退守绵竹(今四川绵竹)。八月,邓羌在涪水以西击败东晋援军。九月,杨安在成都以南击败张重、尹万的军队,张重战死,前秦军队斩杀敌军两万三千人。随后邓羌在绵竹攻打张育、杨光,将二人全部斩杀。至此,蜀地的反抗被平定,益州重新被前秦控制。
冬季十二月,有人闯入前秦的明光殿,大声呼喊:“甲申、乙酉年,‘鱼羊’(‘鱼羊’合为‘鲜’字,暗指鲜卑人)会吃人,到时候惨啊,一个都剩不下!”苻坚下令抓捕此人,却没能抓到。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郎略阳人赵整坚持请求诛杀朝廷中的鲜卑人(主要指前燕降臣慕容氏家族),苻坚没有听从。赵整是宦官,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擅长写文章,且敢于直言进谏,前后通过上书或当面劝谏的方式,向苻坚提过五十多件事。当时慕容垂的夫人(段氏)受到苻坚的宠幸,苻坚曾与她同乘一辆车子在后庭游玩,赵整当场唱歌劝谏:“没见麻雀飞进燕巢(‘燕’暗指慕容氏),只看见浮云遮蔽了太阳(‘太阳’喻指苻坚,暗指慕容氏将威胁苻坚)。”苻坚听后脸色一变,向赵整道歉,并让段夫人下车。
这一年,代王拓跋什翼犍率军攻打匈奴部落首领刘卫辰,刘卫辰战败后向南逃走。
公元375年
春季正月初五(辛亥),东晋实行大赦。
夏季五月二十五日(丙午),蓝田献侯王坦之去世。王坦之是东晋重臣,与谢安共同辅佐朝政,曾在简文帝临终时撕碎“让桓温摄政”的遗诏,力保晋室。他临终前给谢安、桓冲写信,信中只担忧国家大事,没有一句提及个人私事。
当时桓冲因谢安向来有很高的声望,想把扬州刺史的职位让给谢安,自己请求外出镇守地方。桓氏家族的人都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决定,无不扼腕叹息、恳切劝谏,郗超也极力阻止,但桓冲都不听从,态度淡然。五月三十日,朝廷下诏任命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及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任命谢安兼任扬州刺史,并加授侍中。扬州是东晋京畿重地,谢安接任后,进一步巩固了在朝廷的核心地位。
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病重,苻坚亲自前往南、北郊以及宗庙、社稷坛为他祈祷,还分别派遣侍臣到各地的黄河、名山诸神前祈祷。王猛的病情稍有好转,苻坚就为此赦免了死刑以下的罪犯。王猛上疏苻坚说:“没想到陛下为了我的性命,竟然损害天地的德行,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我听说报答恩德最好的方式是直言进谏,现在我以临终的性命,私下向陛下献上最后的忠诚。陛下的威势震慑八方,教化传遍天下,九州百郡中,您已经占据了七个,平定燕国、征服蜀地,如同拾取小草一样容易。但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终结,因此古代的圣贤君主,都知道建立功业不易,始终小心翼翼,如同站在深谷边缘。希望陛下能追随前代圣贤的脚步,这是天下人的幸运!”苻坚看完奏疏后悲痛不已。秋季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的府第探望病情,并询问他身后之事。王猛说:“东晋虽然偏安江南,但它继承了中原王朝的正统,朝廷上下和睦安定,我去世以后,希望陛下不要图谋东晋。鲜卑人(慕容氏)、西羌人(姚氏),是我们的仇敌,终究会成为祸患,应当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社稷。”说完就去世了。苻坚在王猛入殓时,先后三次前往哭吊,对太子苻宏说:“上天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我的景略(王猛字景略)啊!”苻坚按照汉代霍光的旧例安葬了王猛(霍光为西汉重臣,葬礼规格极高,代表朝廷对功臣的最高礼遇)。
八月二十日,东晋立王氏为皇后,实行大赦。王皇后是王蒙的孙女。朝廷任命皇后的父亲、晋陵太守王蕴为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封为建昌县侯,王蕴坚决推辞,没有接受。
九月,孝武帝开始讲解《孝经》,从此逐渐阅览儒家典籍,并邀请儒士讲学。谢安推荐东莞人徐邈担任中书舍人,徐邈每次接受孝武帝咨询,都能提出有益的建议。孝武帝有时举行宴会,饮酒尽兴后,喜欢亲手写诏书或诗章赏赐给侍臣,有时文辞草率,内容杂乱;徐邈会及时把这些文稿收回中书省修改润色,使其内容得体、文辞可观,再呈给孝武帝重新审阅,确认后才发布。当时的人因此都称赞徐邈。
冬季十月初一,发生日食。
接着,前秦王苻坚下诏说:“刚刚失去贤能的辅臣(王猛),各级官员的行事或许有不符合我心意的地方,可在未央宫以南设置‘听讼观’,我每五天前往一次,了解百姓的疾苦和冤情。现在天下虽然还没有完全平定,但暂时可以停止军事行动,推行文治,以符合武侯(王猛谥号‘武侯’)的遗愿。应当尊崇儒家教化,禁止老子、庄子学说以及图谶(预言吉凶的迷信书籍)之学,违反者处以死刑(‘弃市’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尸体示众)。”苻坚还精心选拔太学生,太子以及王公贵族、百官的子弟都要入学接受教育;朝廷内外的四禁、二卫、四军(均为前秦禁军编制)的高级将领和士兵,也都要学习儒家经典。每二十名士兵配备一名儒家学者,教他们读书断句;后宫也设置“典学”官职,负责教授宫女,选拔聪明机敏的宦官和宫女到博士那里学习儒家经典。尚书郎王佩因阅读图谶书籍,被苻坚处死,从此学习图谶的人就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