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都来朝见皇帝。中山王只带了傅(师傅),而定陶王却带了傅、相、中尉等官员。成帝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就询问定陶王原因,只见定陶王淡淡的说到:回陛下,根据我朝的法令,诸侯王前来朝见皇帝,可以带封国中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傅、相、中尉都是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所以我就把他们都带来了,成帝也就没多说什么。随后,成帝就让定陶王背诵《诗经》,他都能够熟练的背诵并解释其中的寓意。紧接着,成帝就问中山王:你为什么只带了傅?这依据的又是哪条法令啊?中山王直接愣住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成帝又让他背诵《尚书》,他也背不出来;在成帝赐食时,他却率先吃饱了,然后起身时袜子带子还松了。成帝因此就觉得中山王无能,从而赞赏定陶王,又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当时,诸侯王中只有中山王和定陶王与成帝的关系最为亲近。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也随同来朝,他在私下里贿赂赵皇后、昭仪以及骠骑将军王根。皇后、昭仪和王根知道成帝没有儿子,就想着提前结交定陶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于是就都称赞定陶王,还劝成帝立他为继承人。而成帝也非常欣赏定陶王的才能,就下令为他举行了成年礼,然后就把他送回了封国,当时定陶王只有十七岁。?
这事结束后,王根就向朝廷推荐谷永担任大司农的职位。而谷永在来到朝廷后,前前后后上奏了有四十多件事,其中的内容大多数互相矛盾,而且还专门攻击皇帝和后宫。因为他依附于王氏家族,所以成帝对他不是十分信任。谷永在担任大司农一年多后就生病了,他生病之后,成帝没有批准他休假,而是直接免去了他的职务。他被免职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公元前8年春季正月,朝廷又下令大赦天下。?
此时的成帝召见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入宫,让他们商议“中山王和定陶王谁更适合作为继承人”这件事。翟方进、王根、廉褒、朱博都认为:“定陶王是皇帝的侄子,根据《礼记》中的说法,兄弟的儿子如同自己的儿子,是可以作为继承人的,因此定陶王应该被立为继承人。”但是孔光却认为:“根据礼制,立继承人应当以血缘亲近为准。以《尚书·盘庚》中殷朝的继承制度为例,兄终弟及。中山王是先帝的儿子,是陛下的亲弟弟,应该被立为继承人。”但是成帝却认为“中山王无能,而且根据礼制,兄弟不能相继入庙”,因此就没有采纳孔光的意见。到了二月,成帝就下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的舅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增加中山国的封地三万户,以此来安抚中山王;同时又派执金吾任宏代理大鸿胪,持节前去征召定陶王入朝。但是定陶王却上书谢恩说:以我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太子之位;我愿意暂时留在长安,早晚侍奉陛下,等到陛下有了子嗣,我再回国守藩。”成帝同意了定陶王的请求。过了几天,孔光因为与皇帝意见不合被贬为廷尉。随后,何武就被任命为了御史大夫。?
遥想当初,成帝下诏寻找殷朝的后裔,但是呢,殷朝的后裔如今分散为十几个姓氏,根本无法找到嫡系后裔。而匡衡和梅福都认为应该封孔子的后代为殷朝的后嗣,成帝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封孔吉为殷绍嘉侯。三月,孔吉与周承休侯一同被晋升为公爵,封地各为百里。??
当初,何武在担任廷尉时,就曾建议说:当今社会的弊端就在于政事繁杂,宰相的才能也无法与古代相比,而丞相一人则兼任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职责,这就导致政事长期废弛,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如今应该恢复设立三公的官职。成帝觉得他说的有理,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到了夏季四月,成帝就赐予了曲阳侯王根大司马的印绶,并设置官属,同时撤销了骠骑将军的官职;又任命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他为泛乡侯。三公的俸禄都与丞相相同,以此来恢复三公制度。?
本年秋季八月,中山孝王刘兴去世。?
紧接着,匈奴的车牙单于也去世了,他的弟弟囊知牙斯继位,被称为乌珠留若鞮单于。乌珠留单于继位后,就任命他的弟弟乐为左贤王,舆为右贤王。为了稳定汉匈之间的关系,朝廷又派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前去出使匈奴。?
这时有人对王根说:匈奴有一块土地深入汉朝境内,而且正对着张掖郡,那里出产奇特的木材和箭杆,还有鹫羽。如果能够得到这块土地,那么对于边疆的管理将是非常有利的,国家也能扩展领土,将军的功绩将会永垂不朽!王根也觉得这人说的有道理,随后就向成帝报告了这一建议的好处,成帝本想直接向单于索要这块土地,但是呢,又担心如果得不到这块地,会有损大汉国威。王根于是就把成帝的的意图告诉了夏侯藩,让他以个人的名义向单于提出请求。夏侯藩到达匈奴后,就趁机对单于说:我看到匈奴有一块土地深入汉朝境内,而且正对着张掖郡,汉朝又在那里设有三个都尉,还驻扎了数百名士兵,他们的生活艰苦,再加上长期戍守边疆,现在已经非常劳累了。单于应该上书将这块土地献给汉朝,或者直接割让,这样就可以减少两个都尉和数百名士兵的负担了,以此来报答皇帝陛下的厚恩,得到的回报一定会很大。单于疑惑的问到:这是皇帝陛下的诏令,还是使者个人的请求?夏侯藩淡淡的说到:这当然是皇帝陛下的旨意了,但是呢,这是我为单于想出的一个好计策。单于思考一会说:这是温偶駼王的领地,我不清楚那里的地形和物产,请让我派使者去询问一番。随后,夏侯藩和韩容就返回汉朝,等到后来再次出使匈奴时,就直接向单于索要这块土地。单于说:如今这块土地已经传了五代,而且汉朝从未索要过,为什么现在突然要求割让?我已经询问过温偶駼王,匈奴西边的诸侯建造帐篷和车辆,都依赖这座山的木材,而且这还是先父留下的土地,我实在不敢丢失啊。这次夏侯藩回国后,就被调任为了太原太守。紧接着,单于就派使者向朝廷上书,将夏侯藩索要土地的情况详细的报告给了朝廷。成帝就下诏回复单于说:这个夏侯藩擅自假传诏令,向单于索要土地,依法应当处死;但是经过两次大赦后,现将他调任为济南太守,不再让他与匈奴打交道了。
冬季十月,王根因病辞去了官职。?
此时的成帝认为太子既然已经继承了皇位大宗,就不应该再顾及私亲。十一月,朝廷就下诏立楚孝王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以继承恭王的祭祀。太子曾想上书谢恩,却被少傅阎崇拦了下来,他认为,作为继承大宗的后嗣,现在实在不应顾及私亲,更不应当谢恩;太傅赵玄则认为应当谢恩,最终太子还是听从了赵玄的建议。成帝就下诏询问谢恩的理由,这时尚书就趁机弹劾赵玄,赵玄直接被贬为了少府;随后朝廷就任命光禄勋师丹为太傅。当初,太子年幼时,王祖母傅太后就亲自抚养他,等到太子被立为继承人后,成帝就下诏令傅太后和太子的生母丁姬居住在定陶国的府邸,不能与太子见面。过了不久,王太后想让傅太后和丁姬每十天去一次太子家,成帝却说:如今太子继承了大统,应当专心侍奉皇上,不能再顾及私亲了。可是王太后却说:太子小时候是由傅太后抚养的;现在去太子家,只是出于乳母的恩情罢了,不会有什么妨碍的。成帝这才允许傅太后去太子家;而丁姬因为没有抚养过太子,所以不能去。?
卫尉、侍中淳于长深受成帝的宠信,他的权势显赫,甚至超过了公卿,他对外结交诸侯、州牧、郡守,收受的贿赂和赏赐累计有数千万,而且他的生活十分奢靡,经常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许皇后的姐姐许孊是龙雒思侯的夫人,时常寡居在家。淳于长就与许孊私通,并娶她为妾。许皇后当时居住在长定宫,他通过许孊贿赂淳于长,希望他能帮助她恢复婕妤的地位。淳于长接受了许皇后的大量金钱、车马、服饰等财物,前后价值数千万,并谎称会向皇帝陛下进言,立她为左皇后。以至于许孊每次去长定宫,淳于长都会写信给她,他在信中经常戏弄侮辱许皇后,而且言辞轻佻无礼,这两人书信往来频繁,贿赂持续了许多年。当时曲阳侯王根辅政,因为他长期患病,就多次请求退休。而淳于长作为外戚,又位居九卿,按顺序应当接替王根辅政。但是呢,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却十分嫉妒淳于长,就暗中调查他的行为。王莽在侍奉曲阳侯王根时,就趁机说:淳于长看到将军长期患病,心中暗喜,认为自己可以接替您来辅佐朝政,甚至在与别人讨论时已经安排好了官职。然后王莽就详细的列举出了淳于长的罪过。王根一看气的跳脚,指着王莽怒吼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早说?王莽低头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将军的想法,所以不敢说!随后王根就恨恨的说:快去将此事告诉太后!于是王莽就去求见太后,详细报告了淳于长的骄纵行为,说他想要接替曲阳侯辅政,并且与长定宫的许皇后姐姐私通,还收受她的财物。太后也愤怒地说道:这孩子行事竟然如此放肆!去,把这事告诉皇帝陛下!于是王莽又向成帝报告了这事,而成帝因为太后的缘故,只是免去了淳于长的官职,但没有治他的罪,最后将他遣送回了封国。?
起初,红阳侯王立因为没能参与辅佐朝政,就怀疑是淳于长在背后诋毁他,因此对淳于长是心怀怨恨,但这事被成帝给知道了。等到淳于长被遣送回封国时,王立的嗣子王融就向淳于长请求车马,淳于长便通过王融将大量的珍宝送给王立。王立于是就给成帝上书,为淳于长求情,请求让他留在京城,他还说:陛下既然因为皇太后的缘故宽恕了淳于长,实在不应该再有其他的打算。成帝因此就对淳于长产生了怀疑,下令有关部门前去调查。最终官吏逮捕了王融,王立就命令王融通过自杀来灭口。看到这局面,成帝就更加怀疑这其中有阴谋,于是就下令将淳于长给逮捕了,并把他关押在洛阳诏狱,对他进行严加审讯。面对酷刑,淳于长只好供认了自己戏弄侮辱长定宫许皇后、图谋立她为左皇后等罪行,因为他犯的罪已经到了大逆不道的程度,最终就死在了狱中。他的妻子和子女也被流放到合浦;他的母亲则被遣送回原籍。除此之外,成帝还派廷尉孔光持节赐废后许氏毒药,让许皇后自杀。?
丞相翟方进再次弹劾红阳侯王立,说他行事“狡猾不端,请求将其下狱”。成帝却说:红阳侯是朕的舅舅,朕实在不忍心依法处置他,就让他回封国吧。紧接着,翟方进又弹劾王立的党友后将军朱博、巨鹿太守孙闳,结果这两人都被免官,与前任光禄大夫陈咸一起被遣送回原籍,陈咸知道自己被废黜了,最终忧愤交加而死。?
翟方进才智过人,而且精通法律和吏治,时常以儒雅之风修饰法律,被世人称为“通明相”,深受成帝的器重;他还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只要是他上奏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不令皇帝满意的。当初淳于长得势时,翟方进就独自与他结交,并向朝廷推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不道被诛杀后,成帝因为翟方进是朝廷重臣,就为他隐瞒了此事,翟方进内心感到十分惭愧,就上书谢罪并请求退休。结果成帝回复说:如今定陵侯淳于长已经伏法,你虽然与他有交往,但《传》不是说:‘早晨犯错,晚上改正,君子也会赞许。’你又何必多虑呢!你就专心处理政务,不要懈怠,好好保重身体。翟方进于是就重新履职,并上奏弹劾了淳于长的亲信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以及刺史、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这次总共免职二十多人。函谷都尉、建平侯杜业一向与翟方进不和,翟方进就上奏说“杜业接受红阳侯的书信,并听从他的请求和委托,这种行为就是对陛下的大不敬”,结果杜业被免职,遣送回封国。?
成帝因为王莽率先揭发了淳于长的罪行,就称赞他忠诚正直;王根因此就推荐王莽接替自己的职位。过了几天,成帝就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当时他三十八岁。王莽在同僚中脱颖而出,继承了四位叔父的辅政之位,他想要让自己的名誉超过前人,于是就更加的刻苦自励,孜孜不倦。同时他又聘请了许多贤良之士担任掾属和史官,将朝廷对他的赏赐和封邑的钱财全部用来款待士人,这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节俭了。他的母亲生病时,公卿列侯派夫人前来探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只见他穿着短衣,布裙也不拖地,看起来就像个仆人。来访者询问后才知道她是王莽的夫人,都感到很惊讶。王莽就是这样刻意塑造自己的名声。?
丞相翟方进和大司空何武上奏说:根据《春秋》的义理,应当用尊贵的职位治理卑贱的职位,而不应以卑贱的职位凌驾于尊贵的职位之上。刺史的职位是下大夫,却监管着二千石级别的官员,轻重不相称。臣请求撤销刺史,并改设州牧,以符合古制。到了十二月,朝廷就下诏撤销了刺史,并改设州牧,俸禄为二千石。?
犍为郡的江水之畔,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有渔夫在撒网时,发现了十六枚古磬,青黑的磬身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敲击时发出清越之声。这消息一经传开,引得众人议论纷纷,他们都认为这是吉兆,仿佛预示着盛世将至。
刘向听闻此事,心中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向皇上进谏的绝佳时机。他神情庄重,目光坚定地向皇帝进谏说:陛下,古磬现世,实乃是上天的启示。当务之急,应当兴建辟雍,设立学校,让礼乐之风盛行,雅颂之声远扬,揖让之礼普及天下。以礼乐教化万民,国家岂有不治之理?有人说现在礼乐难以完备,可礼乐的核心在于育人,即便有所缺失,也不过是在育人方面稍有不足。反观刑罚,一旦出现失误,便可能致人死亡,如今的刑罚并非皋陶时代的完善律法,有关部门却忙于增删制定以应对当下事务。对于礼乐的推行,却畏缩不前,这分明是敢以刑罚伤人,却不敢以礼乐育人啊!只因俎豆、管弦等礼乐器具稍有短缺,就放弃推行礼乐,这是舍弃小的不足,而陷入更大的缺失,实在是令人惋惜!若是拿教化与刑法相比,我觉得刑法是次要的,可如今却是本末倒置,这绝非是实现天下太平的良策。在京城中,出现了很多不孝子孙因为犯死罪而受刑的情况,这就是不学习五常之道的后果。如今我朝承接周朝千年的衰败,又延续了暴秦遗留的弊端,导致百姓沾染恶俗,贪婪险恶,不明义理,若是不依靠教化引导,仅靠刑罚,终究难以改变当下的局面!
成帝听后,陷入了沉思,随后就把刘向的建议交给公卿讨论。丞相和大司空提议在长安城南选址规划兴建辟雍。然而,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最终辟雍的兴建计划还是没能付诸实践。此时,又有人进言说:孔子身为平民,尚且能培育三千弟子,如今我朝的天子宫弟子却寥寥无几。于是,朝廷就下令太学弟子数量要增至三千人。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多后,就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规模。
刘向因为深受成帝的信任,就经常挺身而出,公开为宗室发声,言辞犀利地批评王氏家族以及朝中大臣。他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真情,痛切而直接。成帝也多次想提拔刘向为九卿,却屡屡遭到王氏家族和丞相、御史等人的百般阻挠。可怜刘向虽然胸怀壮志,但一直得不到升迁,在列大夫的职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个春秋,直至离世。就在他去世十三年后,王氏家族就篡夺了汉朝的政权,曾经的种种仿佛都成了命运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