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文的红旗捷报之前,还有李世安取得的水师战大捷、武昌保卫战大捷、江夏、汉阳、汉口等地大捷。
李世安领兵前后杀死和俘虏太平军四万多人,这是罕见大胜仗。
照理说,这样的大功劳,朝廷最先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封赏李世安。
以及犒劳新军将领。
可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
李世安完成任务太快,
还是超额完成任务,
他的几个靠山,不管是肃顺、还是怡亲王,都不敢帮李世安要封赏。
他们不仅不帮李世安要封赏,还放任一群“清流”弹劾他“纵敌”。
即使如此,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因为李世安的政敌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互相对视一眼。
兵部尚书翁泰北率先出列,“皇上,李制台是否纵敌暂且不论!”
“当务之急,我等应该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湖广新军的战斗力…。”
“长毛十万大军压境,官文等人两万多人仅被两支偏师就打败了…。甚至八旗主力还全军覆没,主帅被俘…。”
“而李制台,指挥一支组建不足半年的新军,编制不过数千人陆军(不算督标、抚标)和五营新军水师…。”
“与一支被打残后重建的绿营,还有少数鄂勇(荆楚省团练统称),一共不足三万人,却打败了长毛八万大军…。”
“经核实,实际交战中,主要战斗的只有新军、督标和抚标、水师…。”
“这些人加起来高达一万七千人。”
“这可是另一支湘军啊!”
翁泰北加重语气,提醒道:“皇上,这一支比湘军还要强大一倍的军队,完全由李制台一人掌控,是否合适?”
“不足两万对战八万多人,并且还大获全胜,这真的是好事吗?”
“最关键的是,组建不足三个月的水师,五个营,区区两千余人,几个时辰就打败了长毛万余人的水师…。”
“长毛水师几近全军覆没…。”
“如此强军,全部由一个汉人少年掌控,于朝廷而言,福祸难料吧?”
紧接着穆荫、惠亲王等人先后也表达了担忧的意思,说李世安掌兵太多,手下又全部都是精锐,于国不利。
一大套言论下来,直接把刚刚还处于欣喜之中的皇帝给说沉默了。对于皇帝而言,防汉一直都是头等大事。
李世安打了大胜仗是没错,
可是他能打赢十万大军,说明其掌控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万太平军。
这相当于李世安掌握了十万常规军队,一旦这个汉人有异心…。
皇帝越想越发愁,脸色阴沉不定。
……
气的一向温和的杜韩大声反驳道:“胡说八道!简直是危言耸听!”
“你们一个个的想干什么?”
“绍圃在荆楚省苦心经营,甚至变卖家产,呕心沥血的编练新军…。”
“在前线浴血奋战,好不容易取得了成绩,你们不讨论如何给予奖赏也就算了,还一个个的背后捅刀子,”
“这就是对朝廷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