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官文在内,谁也没有预料到,李世安这个最不在乎功劳的人,
最终变成了官职最高的。
也是唯一的正一品官员。
先前即使是曾某人,一个正二品的兵部侍郎,因为湘军的特殊性,互不统属,不在李世安的节制范围。
勉强可以与李世安“平级”。
可是现在,李世安已经是名义上的最高中枢机构成员,妥妥的上级。
苦笑之余,他也只能跟着胡林翼一群人,给李世安行属官礼。
“拜见李中堂!”以曾某人为首,呼啦啦的一群二品以下文武官员跪拜。
“拜见李中堂!”新任钦差官文见状,脸上闪过一丝阴霾,但瞬间变成笑脸,一本正经的给李世安作揖行礼。
曾某人此时为正二品兵部侍郎,低于李世安的正一品,需行属官礼。
所以,行庭参礼(跪禀)。
官文是荆州将军,作为驻防将军,与总督平级,通常不行跪拜礼,
李世安实职还是湖广总督。所以,官文仅行三揖等对等礼节即可。
即使李世安加了大学士头衔成为正一品,荆州将军也不需要跪拜。
至于原因?
这是驻防将军的特殊性,驻防将军是八旗兵的最高长官,地位特殊,与总督形成制衡关系,礼仪上通常对等。
官文这个荆州将军与总督同驻一省,若会同奏事,以将军领衔,这一点之前已经提过,哪怕李世安官居正一品。
大清朝的礼仪制度,更注重职位性质而非单纯品秩,将军领衔,这是“以满制汉”的统治策略和礼仪规范所致。
哪怕是主张满汉一家人的清太宗,也从来没有让汉人去当八旗驻防将军。
官文此时主动行礼,已经很给面子了,当然也不排除故意为之。
有意捧杀李世安的意思。
李世安自然也是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赶忙自降身份,躬身道:“官大哥客气了,您还是钦差大人呢!”
“您这可是折煞小弟了。”
一边说着一边赶紧回礼。
随即又赶紧伸手虚扶曾某人,以及湘军官员,“曾部堂,诸位免礼了…。”
“谢制台(中堂)大人!”众人起身的时候,回答又有两种,原因还是之前一样,多数人在李世安直接管辖。
先前大家统一跪拜叫李中堂,无外乎是恭喜李世安升官的意思,协办大学士虽然也算中堂,但毕竟是副职。
数量众多不说。
也没有具体的头衔。李世安现在可是文官之首,文华殿大学士。跪拜齐声道李中堂,这是正式的道贺。
现在这一声中堂大人,不再是侍郎叫堂部那样的尊称,而是名副其实。
这就好比后世银行,
是个人都能叫经理,个人理财经理嘛,但是银行内部经理才是名副其实。
李世安现在就如此。圣旨一下,在场官员他的官职地位最高。
哪怕是上一任钦差西陵阿,与姗姗来迟的原湖广总督杨霈。
两人都恭敬的行作揖礼,“老朽杨霈(西陵阿),拜见李中堂。”
“两位(大人)…,客气了,都免礼!”李世安见到两人行礼,本能的叫大人,但是看到二人行礼动作不一样。
马上止住了'大人'二字。
如果这个时候叫他们大人。
那么,按理他们二人得跪拜。
只是二人现在都已经被革职,无官一身轻,没有官职,就是士绅。
说句废话,士绅不等于乡绅。
士绅属于“士”阶层,介于官与民之间,地位高于普通平民。他们与官员相见时,通常行作揖礼,而非跪拜礼。
如:举人、生员等
平民百姓(农工商)在官员仪仗经过时需下跪避让,但士绅可免除此礼。
李世安虽然是文华殿大学士,官居正一品,是文职最高官职,地位尊崇。
但礼仪规范仍遵循士绅与官员的常规礼节,即士绅仅需作揖,无需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