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 第284章 请旨办苏军(4)

第284章 请旨办苏军(4)(2 / 2)

确定了联姻之后。

李世安与怡良的重点都放在了恢复地方治安与请旨组建苏军这件事上。

刘丽川与周立春、冯文茂也害怕直接与李世安对上,故意在惠山范围,抢劫士绅一番,就弃城逃去了江阴。

江阴至此汇聚了两万多人。

别看只有两万出头,

但是火枪比例极高,战斗力比当初在魔都等地的五万大军只强不弱。

张国梁被向荣调回去了。

李世安的兵力更加不足。

只能让吉尔杭带着团练收复惠山,然后与怡良派出的人合兵一处。

最后在江阴与庞中路会合。

三支部队大约一万五千人,在江阴附近围堵以冯文茂为首的起义军。

因为局势大变,原本领导起义的刘丽川实力大降,现在地位降一大截。

兵力占据一半的谢七,宣布支持冯文茂,冯文茂本身官职也是最高,所以冯文茂自然而然的变成了首领。

三支清军只是围堵。

没有实力直接攻城。

因为李世安的主力没有参与。

原因有两个:

第一,李世安的军队需要用来镇压刚收复的无锡等地,没有办法过去。

第二,按照李世安与怡良的商议,冯文茂为首的这支混合起义军,可以用来给即将整合组建的苏军练练手。

两人关于请旨组建苏军的折子,在确定订婚之后的当天,连夜发出。

……

数天后,紫禁城。

承乾宫内,清文宗召见了肃顺、惠亲王等一众军机大臣,给大臣赐座后。

他没有直接说什么事,而是眼神示意安德海,后者心领神会。

拿出一份折子,

亲了亲嗓子,大声念道:“奏为江南省军情紧急,恳请圣裁事。”

“臣李世安,江南巡抚,跪奏:

“窃维江南省,自遭长毛逆乱以来,匪患猖獗,民不聊生。”

“臣虽竭尽心力…。”

“率直属抚标(桂军练勇)勉力支撑,但因兵力单薄,实难兼顾全局。”

“现江南省境内,起义军四处攻掠,臣之抚标虽称精锐,然人数寥寥,仅能固守苏州府城及周边副郭城池。”

“每遇贼寇犯境,官兵疲于奔命,左支右绌,险象环生。”

“两月前,臣奉旨出任钦差大臣,亲率抚标兵勇(桂军练勇)。”

“赴魔都清剿小刀会起义军,讵料长毛逆匪趁虚而入,直逼苏州。”

“彼时苏州城防空虚,几至不保。幸赖将士用命,及臣星夜回师。”

“方得转危为安。然此役之险,至今思之,犹觉心悸。”

“今江南省匪患愈演愈烈,若不亟图整顿,恐全境糜烂,不堪设想。”

“臣以为……,”

“欲靖地方,必先厚集兵力。然抚标(桂军)员额有限,难以扩充。”

“查江南省各州县团练…。”

“虽经臣屡次饬令整顿,然各自为战,号令不一,终难成军。”

“若能效仿湘军……。”

“将各州县团练加以整合,编练成军,则既可壮我军威,又可节省饷糈。”

“臣恳请朝廷俯允,准臣将江南省团练整合为“苏”军。”

“初期先募兵八千,以资战守。”

“为避嫌疑,臣仅负责选派练兵教官,号召乡勇捐资捐物。”

“至于'苏军'之具体指挥及高层统领,概由布政使吉尔杭阿与江南团练大臣,在籍侍郎庞中路担任,或由朝廷另简贤能…。”

“臣深知朝廷顾虑,故不敢专擅兵权。苏军之组建,一切事宜皆由江南布政使吉尔杭阿、庞中路等大员统筹。”

“臣绝不干预。所有兵勇粮饷、器械制造,均造册报部,听候核查。”

“臣已于事前知会两江总督怡良,蒙其俯允,并饬令各属妥为配合。现诸事已备,只待朝廷谕旨,即可付诸实施。”

“伏乞皇上圣鉴,敕部议覆施行,以安地方,以固疆圉。”

臣李世安,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