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几乎自杀的决定。实验室外守备森严,强攻意味着极大风险。但没有人犹豫,队员们立即准备武器和爆破装置。
“老王,带人制造最大混乱;顾医生,准备急救;其他人跟我来!”林闻溪分配任务。
新一轮的爆炸和枪声在基地内响起。这一次,行动队不再隐蔽,而是主动攻击,制造最大程度的混乱。
趁守卫被吸引的机会,林闻溪带领突击组直扑实验室入口。
“炸开它!”林闻溪命令道。
轰的一声,实验室防爆门被炸开一个缺口。里面已经是混乱一片,绿色的雾气弥漫,警报声刺耳。
“小张!回答我!”林闻溪对着通讯器呼喊,但只有杂音回应。
队员们穿上最高级别的防护装备,冲入实验室。眼前的景象如同地狱:地面上流淌着绿色液体,一些研究人员倒在地上抽搐,培养罐还在不断泄漏。
“分头寻找!注意安全!”林闻溪命令道。
终于,在一个通风管道出口处,他们找到了已经半昏迷的小张。他的防护服有多处破损,绿色的液体正从裂缝中渗入。
“立即隔离救护!”林闻溪和小李抬起小张,向外突围。
外面的战斗更加激烈。老王组虽然制造了巨大混乱,但也引来了大量日军增援。行动队陷入重围,且战且退。
“从西侧突围!那里守备较弱!”老王通过通讯器指引方向。
但西侧也并不安全。一队日军特种兵已经封锁了去路,交火异常激烈。
顾静昭在枪林弹雨中为小张进行紧急处理:“他感染很重,需要立即注射抗毒血清!”
但抗毒血清的效果尚未经过验证,风险极大。
“用吧!”林闻溪果断决定,“没有时间犹豫了!”
血清注射后,小张的状况稍有好转,但仍然昏迷不醒。
突围过程中,又一名队员为掩护大家而受伤。情况越来越危急,日军已经形成包围圈。
“这样下去我们都会被困死!”老王焦急地说,“必须分头突围!”
最终,队伍分成两组:一组由老王带领,制造声势吸引主要火力;另一组由林闻溪带领,护送伤员伺机突围。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在付出两人牺牲的代价后,林闻溪组终于突破包围,逃入基地外的山林中。
但危机远未结束。日军派出军犬和追踪队,紧追不舍。更可怕的是,小张的情况突然恶化,开始出现可怕的症状:皮肤溃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制剂在他的体内变异了,”顾静昭检查后震惊地说,“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可怕。”
山林中,队员们轮流背着昏迷的小张,艰难地跋涉。后面是追兵,前面是漫长的山路,而伤员的生命正在一点点消逝。
深夜,他们找到一个隐蔽的山洞暂时躲避。顾静昭全力抢救小张,但收效甚微。
“我们需要实验室的数据,”林闻溪突然想起,“小张采集的样本和拍摄的影像中,可能有制剂的详细信息。”
他们立即检查小张的装备。幸运的是,采样容器完好无损,相机虽然受损,但存储卡还能读取。
通过便携式设备,他们初步分析了样本,结果令人震惊:这种制剂确实具有自主进化能力,已经在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小张的体内条件。
“这是一个会学习的生物武器,”伊万诺夫通过远程通讯分析,“它正在根据宿主体内环境调整自己。”
基于这一认识,顾静昭调整了治疗方案,使用多种药物组合,试图干扰制剂的适应过程。
令人惊喜的是,这种方法似乎有效。小张的状况暂时稳定下来,虽然仍未脱离危险。
但追兵已经逼近山洞外。队员们能听到军犬的吠声和日军的搜索声。
“必须立即转移,”老王说,“但小张的状况经不起颠簸。”
两难抉择再次摆在面前。最终,林闻溪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自己带领少数人引开追兵,其他人护送小张继续撤离。
这是一个几乎必死的任务,但没有人质疑。危急时刻,牺牲小我已成常态。
林闻溪和老王等三人故意制造声响,向相反方向跑去。果然,大部分追兵被吸引过去。
枪声和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渐渐远去。剩下的队员含着泪,抬起担架继续前行。
黎明时分,他们终于与接应小组会合。小张被立即送往移动隔离病房进行抢救。
而当林闻溪和老王等人历经艰险返回时,已是第二天黄昏。三人浑身是伤,疲惫不堪,但总算活着回来了。
实验室外的生死搏斗暂时告一段落,但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两人牺牲,多人受伤,小张仍在生死线上挣扎。
然而,他们获得的样本和资料无比宝贵。初步分析已经揭示了这种新型制剂的可怕特性,为后续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行动成功阻止了制剂的运输计划。日军被迫暂停行动,重新评估安全措施,为反制争取了宝贵时间。
深夜,林闻溪站在隔离病房外,看着里面仍在昏迷的小张,心情复杂。他们阻止了一场可能的灾难,但付出了巨大代价。
顾静昭轻轻走到他身边:“小张的体征开始稳定了,制剂似乎停止了变异。”
一线希望终于在黑暗中闪现。科学的力量再次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能找到出路。
实验室外的生死搏斗结束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获得的样本和资料需要深入研究,新的防治方案需要开发,而日军的生物战计划仍在继续。
在这条充满危险的道路上,林闻溪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前行,用科学之光对抗黑暗,守护生命的尊严。
远山沉默,星辰无言,但希望之火已在黑暗中点燃,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