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林闻溪依然冷静:“这只是临床观察,我们需要更科学的证据。”
在苏联专家伊万诺夫的帮助下,林闻溪建立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室,开始进行中药抗菌效果的实验研究。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制备中药浸液,加入从伤员伤口取样培养的细菌中,观察抑菌效果。
结果令人振奋:多种中药确实显示出明显的抑菌作用,尤其是黄连、黄芩、连翘等清热类药材。
伊万诺夫看着实验结果,不得不承认:“林,你的中药确实有科学依据。虽然作用机制不如抗生素明确,但在缺乏现代药物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条救命的道路。”
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林闻溪开始系统构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战伤感染防控体系:
首先是预防,推广“战场急救包”,内含简易消毒药材和止血药粉; 其次是早期处理,培训卫生员识别感染迹象,及时采用中药外敷; 最后是严重感染的治疗,形成中药内服外敷结合的治疗方案。
他还编写了《常见战伤感染中医防治手册》,用通俗语言配以插图,便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卫生员学习和使用。
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来自一次偶然观察。顾静昭注意到,用某种当地野菜捣碎外敷的伤口,似乎很少生蛆发霉。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野菜含有天然抗菌成分。
林闻溪立即组织人员采集这种野菜,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新型外用消毒剂。试验证明,其消毒效果甚至优于珍贵的碘酒。
1941年春,华北各根据地爆发大规模战伤感染,由于西药断绝,死亡率一度高达30%。而延安医疗点采用林闻溪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将感染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
这一成就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首长特地前来视察,观看了一场林闻溪主持的战伤感染处理演示。
演示中,一位模拟重伤感染的伤员被抬上场。林闻溪团队迅速检查伤口,清创消毒,然后敷上自制的中药敷料,配合针灸止痛和中药内服,全过程不到半小时。
“了不起!”首长看完演示后由衷赞叹,“你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开创了一条中国自己的战伤医学道路!”
当晚,林闻溪在油灯下写下最新研究成果。他知道,这套战伤感染控制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它已经证明了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和中西医结合的可能。
窗外,延河水在月光下静静流淌。窑洞内,林闻溪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着中国医学在战火中的顽强生长。
顾静昭轻轻走进来,放下一杯热茶:“闻溪,休息一下吧,你已经连续工作好几天了。”
林闻溪抬头微笑:“静昭,你知道吗?今天我收到一封信,说我们编写的手册已经传到华北各根据地,帮助了许多医疗队。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
“但是有些人仍然质疑中医的科学性。”顾静昭担忧地说。
林闻溪目光坚定:“科学不是信仰,是证据。我们将用更多临床数据和实验证据来证明中医的价值。总有一天,世界会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
他拿起一份刚刚完成的《中药抗菌效果实验报告》,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
这一刻,林闻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融汇中西,立足实践,用科学方法发掘中医宝库,为中国人民的健康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医学道路。
战火仍在燃烧,但希望也在生长。在延安这片黄土地上,中国医学的创新之火已经点燃,必将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