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闻溪似乎早就等着这个问题。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准备已久的“杀手锏”。
“汤姆森先生,您问到了最关键的点子上——作用机制。”他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苏联代表团的方向,“事实上,我们并非没有进行探索。由于国内条件限制,我们的一些合作者,正在尝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他示意张医生播放最后一张幻灯片。上面显示的是几项简单的体外实验数据(这很可能是与苏联专家伊万诺夫合作,或基于其提供的有限资源完成的):
· 数据显示,黄连、黄芩等药材的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战伤感染菌株,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
· 更引人注目的是下一项:某些中药提取物与低剂量的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抑菌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任一种。
“当然,这仅仅是初步的、极其简陋的体外实验,”林闻溪坦诚道,“距离阐明全部机制相距甚远。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提示:中医药并非完全虚无缥缈,其某些成分确实具有生物活性,并且有可能与现代药物发生有益的相互作用。”
他总结道:“先生们,我们带来的不是完美的答案,而是一个基于大量实践数据的、有价值的可能性。我们以疗效为盾,保护了无数生命;我们以数据为矛,试图刺穿未知和偏见。我们呼吁的不是简单的认可,而是希望国际医学界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投入资源,与我们一起,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深入研究这份来自东方的古老遗产,或许它能为我们共同面对的医疗困境,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话音刚落,会场短暂寂静后,响起了一阵掌声!这掌声并非来自所有人,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和真诚。它来自那些被数据说服的人,来自那些看到新希望的人。
汤姆森面色铁青,不再发言。李振穆教授也陷入了沉思。
而苏联代表团的伊万诺夫专家,则隔着人群,向林闻溪投来了一个赞赏和会意的目光。
林闻溪知道,他成功地掷出了手中的矛,也竖起了坚实的盾。他将中医药从“玄学”的争论,巧妙地引向了“值得用科学方法去研究”的实证领域。
数据为矛,疗效为盾。他在这国际讲坛上,为中国古老的医学智慧,杀出了一条血路。
第四十七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