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5章 首战资格考

第5章 首战资格考(1 / 2)

杜家小姐的病情渐趋稳定,虽仍需时日调养,但已无大碍。林闻溪之名,却因这起“豪门奇案”而在某些圈层中不胫而走,济世堂门前,偶尔停靠的黑色轿车变得不再稀罕。赞誉与好奇纷至沓来,林闻溪却并未沉浸其中,反而感到一种无形的紧迫。

这日,福伯从邮差手中接过一份公函,褐色信封,落款是“沪上特别市卫生局医务审核委员会”,封口处盖着鲜红的印章。福伯的手有些抖,急忙递给林闻溪。

“闻溪,这……怕是来者不善。”

林闻溪拆开,快速浏览。是一份通知,要求所有计划于本年度申请独立执业医师执照者,须参加新一轮的“中西医资格审核考试”,并附上了厚厚的考纲与报名须知。考纲内容庞杂,中医部分除经典理论与临床各科外,竟新增了大量西医基础学科——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甚至细菌学与公共卫生学,其占比几乎与中医内容持平。

函件用语公文化,却字字千钧。其意昭然:旨在以“科学化”、“规范化”之名,行筛选、淘汰乃至改造中医之实。那些仅承家学、熟读经典却未接触过新学的老中医,恐怕连考纲都看不懂。

“这分明是刁难!”福伯愤愤道,“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今倒要由他们来考校合不合格了?”

林闻溪沉默地看着考纲。这并非完全意外。自北洋政府时期试图废止中医未果,此类“融合”、“审核”的软刀子便从未停止。沪上作为西风东渐的窗口,此类举措更为激进。这纸公文,便是吹向整个中医江湖的冷冽寒风。

他想起麦克莱恩先生曾感叹:“林,在我的国家,医学是不断进化的科学。而在你们这里,它有时更像一种需要被保护的…文化遗产。”当时他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沉重,此刻却品出了滋味。

“福伯,给我报名。”林闻溪将公文折好,语气平静。

“闻溪,这……” “躲不过的。要想堂堂正正行医,守住济世堂,这一关,必须过。”他的目光落在诊桌上并排的《伤寒论》和《格雷氏解剖学》上,“他们不是要考‘融汇’吗?那就考吧。”

备考的日子枯燥而艰辛。白日诊病,夜里挑灯。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堆的霉味与油墨清香交织的气息。他需将《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与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对应,需在《温病条辨》的卫气营血辨证中思考细菌病毒的感染途径,需将桂枝汤的方义与阿司匹林的药理相互参详。

有时他会陷入一种撕裂感,仿佛大脑被强行分为两个互不兼容的系统。但更多时候,一种更宏大的图景在艰难地拼接——他试图理解,银针刺激穴位引发的“得气”感,与神经电信号传导是否有某种层面的共鸣;他试图探寻,大黄的泻下作用与肠道菌群平衡是否存在关联。

周振邦来信愈发频繁,字里行间皆是西洋医院最新引进的设备、成功的复杂手术、严谨的实验室数据,并再次力劝:“闻溪,何苦与时代潮流抗衡?此等考试,无非是给中医一个体面的葬礼。来我这里,天地广阔。”

梁启远也来信,内容却是对某些中药提取物实验结果的困惑与兴奋,并附上几张潦草的数据图表。顾静昭的信则简短,只提及教会医院病患复杂,并隐晦提醒:“近日沪上各方人员混杂,闻溪兄行事务必谨慎,尤与官面人物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