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进退两难啊...”巡抚长叹,“若严查,牵涉过多;若纵容,又恐后患无穷。”
林闻溪沉思片刻:“学生不懂政务,但知医理。痈疽初起,及时清创虽痛,可保全身;若待溃烂,恐伤及性命。”
巡抚猛然抬头,目光如电:“你是说...” “学生只说医理。”林闻溪从容不迫,“譬如肝郁之证,初时疏肝理气可解;若迁延日久,化火动风,则危矣。”
巡抚在室中踱步良久,忽问:“若...若已服错药,当如何?” “及时停药,对症调理。”林闻溪道,“人体有自愈之能,政事想必亦有转圜之机。”
次日,巡抚称病告假,闭门谢客。林闻溪调整方药,重在安神定志。 第三日,巡抚召见心腹,密谈终日。 第五日,那家洋行突然被查,账册悉数查封。
消息传出,巡抚却病倒了:发热恶寒,呕吐不止。 麦克莱恩诊为“应激性胃炎”,林闻溪却察其脉浮数,舌红苔黄,判为“邪正交争,郁热外发”。
“此乃转机之兆。”林闻溪对忧心忡忡的管家解释,“譬如痘疹,透发方愈。大人心结已解,郁热外透,故现此症。”
他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果然一剂知,二剂已。 病愈后,巡抚神清气爽,脉象虽仍弦,已无弹石之象。
“林大夫不仅医病,更医心啊。”巡抚感慨,“那日一言,点醒梦中人。” 林闻溪谦道:“学生只是尽医者本分。大人正气存内,故能迷途知返。”
离府时,巡抚亲赠匾额:“慧心仁术”。又悄声道:“日后若遇难处,可来寻我。”
回医院后,麦克莱恩好奇询问:“听说你这次不仅治了病,还参与了政事?” 林闻溪摇头:“医者只治病,不涉政。但病由心生,故需察言观色,知其病因。”
他在日记中深沉思索:“今知诊脉岂止察脉象,更需察人心。巡抚之病,形为肝阳上亢,实为心神不宁;药虽平肝潜阳,功在解其心结。医者临证,如临深渊:一言可活人,一言亦可招祸。故须谨言慎行,既要明察秋毫,又要守口如瓶...”
月色如水,林闻溪翻阅祖父留下的《医门法律》,其中“医家十要”有云:“一要知病家忌惮,二要察病家隐情”。原来,早在数百年前,先贤早已参透此中玄机。
而最令他感慨的是,今日所用方药,竟与当年祖父诊治一位忧心县令的医案如出一辙。医道传承,不仅在术,更在心;不仅治病,更治人。
窗外忽然传来喧哗,打断他的沉思。护士匆匆来报:“急诊来了重病人,指名要您会诊!”
新的挑战又开始了。林闻溪合上医案,整衣而出。在这条医路上,他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真正的良医,不仅要精通医术,更要通达人心。而这条路,永无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