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福满斋”为牟暴利,在馅料中掺入廉价甜味剂甚至工业用添加剂,遇高温高湿环境产生毒素,导致食用者中毒。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麦克莱恩震怒,“必须彻查此类食品掺假事件!”
在治疗方面,中西医各展所长:西医快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中医则用藿香正气散、半夏泻心汤等辨证施治,效果显着。
林闻溪发现,经中药治疗的患者,恢复期明显缩短,且少有后遗症。 “中医强调扶正祛邪,调理整体,故恢复更全面。”他向麦克莱恩解释。
最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人死亡。
事件平息后,卫生署召开总结会。麦克莱恩特别提到:“此次事件警示我们,公共卫生不仅关乎医疗,更关乎食品监管、社会环境。中西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有优势:西医长于应急控制,中医善于整体调理。”
林闻溪在会后陷入深思:以往学医,只考虑个体诊疗;此次事件却让他看到,医者责任远不止于此。
他拜访赵海桥主任,请教中医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智慧。 赵主任欣然道:“中医自古重视防疫治未病。《黄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古人用艾熏、药浴、服散等诸多方法防治瘟疫。这些经验至今仍有价值。”
受此启发,林闻溪提议编写《常见公共卫生事件中西医结合防治手册》,得到院方支持。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有消息称,周边地区出现真正霍乱疫情,且正在向南昌蔓延。
麦克莱恩召集紧急会议:“真正的考验来了。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防疫方案,中西医都要做好准备。”
林闻溪主动请缨:“学生可整理中医防疫方法,如药烟熏蒸、辟瘟药囊、预防方剂等。” 梁启远也道:“我愿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方案。”
昔日因学术分歧而疏远的同窗,在公共卫生危机面前再度携手。
夜幕降临,林闻溪在灯下翻阅祖父留下的瘟疫论着作。其中一段批注格外醒目:“大疫当前,医者毋分中西,惟以救人为念。防治之道,贵在因地制宜,中西互补。”
他合上书卷,望向窗外寂静的街巷。一场更大的考验即将来临,而这一次,中西医将共同面对。
在日记中,他写道:“今日初涉公共卫生领域,方知医者责任之重,非止个体诊疗,更关群体安康。中西医于此,各有其用:西医善应急防控,中医长调理预防。若能融汇二者,必能更好地守护众生健康...”
月光如水,照着他清瘦而坚定的面容。在这个多事之秋,年轻的医者正在经历着从个体医者到公共卫生守护者的转变。而这条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