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64章 同窗之路渐分歧

第64章 同窗之路渐分歧(2 / 2)

结果林闻溪的方案见效,患者创面逐渐愈合。周振邦面子上过不去,反而疏远了林闻溪。

梁启远的态度最为微妙。他在中西医结合科实习,亲眼见证中医疗效,但仍难以完全认同中医理论。常与林闻溪争论至深夜,既想理解中医奥秘,又放不下西医思维框架。

“闻溪,我承认中药有效,但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有效成分是什么?剂量如何控制?”梁启远拿着一包中药,反复追问。 林闻溪耐心解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如同烹饪,火候调料因人而异...”

“看!这就是问题所在!”梁启远打断,“西医如化学实验,精确可控;中医如烹饪,全凭经验。这如何标准化?如何推广?”

二人争论不休,却都在思考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科学昌明的时代,传统医学该如何传承创新?

一日深夜,林闻溪在药房配药,遇见顾静昭。她正对照着《本草纲目》和《西医药理学》,尝试找出中药的科学解释。

“很难,是不是?”林闻溪轻声道。 顾静昭叹息:“就像在两个世界间架桥。但我相信这是值得的。”她指着桌上的书,“你看,麻黄发汗解表,因其含麻黄碱,能舒张支气管;黄连清热燥湿,因小檗碱可抗菌消炎...中西医学,其实殊途同归。”

林闻溪感慨:“若能找到更多这样的契合点,中西医结合便有据可依了。”

然而现实总是复杂。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同窗分歧达到了顶点:

周振邦主管的一个术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西医治疗无效,家属恳请中医会诊。周振邦坚决拒绝:“我的病人不用中药!”

患者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家属强行请来林闻溪。经辨证施治,患者转危为安。

此事后,周振邦与林闻溪彻底决裂:“你让我在患者面前丢尽颜面!” 林闻溪痛心道:“振邦,医者当以患者性命为重,何分你我面子?”

麦克莱恩得知后,将全体实习生召集起来:“你们还记得希波克拉底誓言吗?'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中医西医,不过是手段不同,目的都是治病救人。若因门户之见而耽误治疗,实为医者之耻。”

这番话引发深刻反思。当晚,林闻溪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同窗分歧,实乃时代缩影。中西医学之争,非仅学术之争,更是文化之争、道路之争。然医者初心,岂在争论高低?只在解除病痛。中西医学,如江河归海,终将汇流...”

秋叶飘零,同窗各奔前程。但这条分歧与融合之路,才刚刚开始。在时代巨变的洪流中,每个医者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向,而真理,往往在实践与思考的深处悄然显现。

月光下,林闻溪摩挲着祖父留下的《伤寒论》,轻声吟诵:“知常达变,融会贯通...祖父,我似乎明白您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