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喜出望外,颤抖着掏出所有铜板。林闻溪却只取了五个:“这些够了,余下的买些米粥给孩子调养。”
梁启远仍不放心:“至少应该做大便镜检,确认病原。”
林闻溪道:“中医辨证重在审因论治,不拘于具体病原。湿热毒邪蕴结肠道,气血壅滞,化为脓血。故以白头翁为君,清血分热毒;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秦皮收涩止痢。君臣佐使,各有其功。”
麦克莱恩教授颇感兴趣:“很有意思的思路。不如这样,我们先取大便样本送检,同时开始中药治疗。明日根据检验结果和疗效,再决定后续方案。”
于是,孩子先在观察室住下。林闻溪亲自煎药,细心喂服。第一剂服下后,孩子腹痛稍减;第二剂后,腹泻次数减少;到傍晚服完第三剂,已能安睡,体温降至37.8度。
次日清晨,检验结果回报:志贺氏菌阳性。但令人惊喜的是,孩子大便已基本成形,仅带少量黏液,体温恢复正常。
麦克莱恩教授查看病历记录,难以置信:“抗生素也未必如此迅速见效!”
林闻溪解释:“中医不仅治病菌,更调人体环境。湿热既除,病菌自难滋生。”
梁启远仍坚持:“但志贺氏菌有传染性,必须彻底清除。”
赵主任道:“既然如此,可在中药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磺胺,既确保疗效,又减少费用。”
老者感激涕零,又要掏钱,被众人婉拒。
三日后,孩子康复出院。老者带来一篮自家种的青菜谢恩:“大夫们心善,俺没什么可报答的...”
送走爷孙俩,麦克莱恩教授特意留下讨论这个病例。 “我必须承认,中药的效果出乎意料。”教授推了推眼镜,“但更重要的是,你们展现了医者最宝贵的品质——仁心。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
梁启远若有所思:“我以前认为西医才是唯一科学的医学。但这个病例让我看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医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林闻溪轻声道:“祖父常言,‘一方一药总关情’。医者开出的每张方子,都承载着对患者的关怀。药不在贵贱,在于对证;医不分中西,在于用心。”
夏梦云笑道:“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真谛——各取所长,为民造福。”
此后,中西医结合科立下规矩:对贫苦患者,尽量选用价廉效验的方药,必要时申请医院减免费用。麦克莱恩教授甚至专门拨款设立了一个慈善基金,资助贫困患者治疗。
月底总结时,赵海桥主任特别表扬了这个病例:“我们不仅治愈了一个孩子的病,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中西医结合的又一条路径——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成本,让贫苦百姓也能看得起病。”
林闻溪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方知,医者仁心不在用药之贵贱,而在用心之深浅。中西医学,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皆为民服务。若能以最小代价解除病痛,方为医道之本。”
窗外月光如水,映照着案头一卷《千金要方》。书页微黄,上面有林济苍先生的批注:“医者,仁术也。勿以药贱而不用,勿因病微而不治。”
古老训诫与现代医学在这间小小的诊室里交融,孕育着医学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