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子宫切除术!\"产科主任果断决定。 \"且慢!\"林闻溪突然出声,\"患者脉象虽弱,但尺部尚有根;出血色暗有块,此为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若贸然手术,恐气随血脱!\"
众医师愕然。一个学生竟敢质疑主任决定? \"你有何高见?\"产科主任面色不豫。
林闻溪镇定自若:\"请先针刺三阴交、血海穴调经止血;同时用生化汤化瘀生新。若半小时无效,再行手术不迟。\"
陆老沉吟片刻:\"闻溪所言有理。产后多瘀,瘀去新生。可试。\" 麦克莱恩博士查看产妇状况后也点头:\"血压尚可维持半小时。\"
银针轻刺,汤药鼻饲。奇妙的是,十五分钟后出血逐渐减少,半小时后血压开始回升。产妇得救了!
满室肃然,继而爆发出热烈掌声。产科主任拍拍林闻溪肩膀:\"后生可畏!中医确有独到之处。\"
考核继续,但气氛已然不同。最后病例分析环节,考官给出一个开放性题目:\"请结合今日所见,谈谈你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
林闻溪最后登场,他的回答成为整场考核的点睛之笔:
\"今日抢救产妇,学生深刻体会到: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如同今日治法,西医输液维持生命体征,是为'守';中药化瘀促进子宫收缩,是为'攻';针刺调节整体机能,是为'调'。攻守相济,调治结合,方见奇效。\"
他继续阐述:\"学生以为,中西医结合可分三层次:技术层互借,如手术配合中药调理;理论层互通,如细菌学说与温病理论互参;理念层互融,最终超越派别之见,以患者为中心。\"
\"譬如江河,中西医如两大支流,终将汇入医学海洋。而我们这一代医者,正是这个汇流过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陆老眼中闪着欣慰的泪光,麦克莱恩博士竖起大拇指:\"dical future!(医学的未来!)\"
考核结果公布,林闻溪荣获魁首。颁奖词这样写道:\"该生不仅技艺娴熟,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融汇中西的医学思维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理念。\"
是夜,林闻溪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考核,考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展的不仅是锋芒,更是方向。我越发确信:医学的真正进步,不在取代,而在融合;不在争论,而在实效。这条路虽然漫长,但值得用一生去探索。\"
月光如水,洒在临床技能中心的牌匾上。\"融汇贯通\"四个大字在月色中熠熠生辉。林闻溪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找到了方向,并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而在遥远的青囊镇,祖父林济苍收到考核捷报,抚摸着\"青囊真传\"的印章,老怀宽慰:\"林家医道,终得传人。\"三代人的医学梦想,正在这个夏天绽放出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