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40章 疗效评估谁为准?

第40章 疗效评估谁为准?(2 / 2)

\"或许,\"林闻溪终于开口,\"我们需要的不是争论谁的贡献更大,而是建立一套能够公正评估中西医各自作用的方法。\"

他提议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估体系。这个提议获得了通过。

工作组首先回顾了玉衡治疗的全过程,将病情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急性期、危险期、平台期、恢复期和康复期。每个阶段都标注了中西医疗法的介入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

然后,他们借鉴了西医的随机对照试验思想,又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设计出一套\"多维疗效评估体系\":

在生物学指标层面,采用西医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在功能状态层面,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神经功能评分; 在证候变化层面,采用中医证候量表和舌脉象记录; 在生活质量层面,采用患者主观感受和家属观察记录。

为了验证这套体系,他们选取了医学堂近期收治的10例疑难病例进行回溯性研究。

结果令人振奋:在脊髓痨病例中,西医治疗在控制感染指标方面效果显着(有效率85%),中医在改善全身症状方面优势明显(有效率78%),而中西医结合组在整体康复方面表现最佳(有效率92%)。

在另一组风湿性关节炎病例中,数据显示:西医在急性期消炎止痛方面起效快(24小时内疼痛评分下降60%),中医在缓解期防止复发方面效果持久(6个月复发率降低40%)。

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伦理层面:当患儿家属要求知道\"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治好了孩子\"时,该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在医学堂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傅青主先生认为:\"医者不应争功,而应思考如何更好地配合。如同舟行大海,何必争论是帆之功还是桨之力?\"

麦克莱恩博士则提出一个新颖观点:\"在现代科学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多因一果的复杂性。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医学语言,能够同时描述病原体的消灭和机体功能的恢复。\"

经过一个月的激烈讨论和工作,特别工作组最终提交了一份《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估指导原则》。原则指出:

\"医学疗效评估应当超越单一学科视角,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既要重视生物学指标的客观变化,也要关注患者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既要评估特定治疗的直接作用,也要分析各种疗法间的协同效应...\"

春深时节,玉衡已经能够不借助拐杖短距离行走。在他的康复庆典上,中西医医师们共同切开庆祝蛋糕时,相视而笑中多了几分理解与尊重。

夜深人静,林闻溪在日记中写下思考:\"疗效评估谁为准?不应是学派之争的工具,而应是医学进步的阶梯。今日我们所探索的,不仅是一套评价方法,更是一种新的医学思维——超越门户之见,以患者福祉为终极标准的整体医学观。\"

月光如水,透过梧桐叶隙洒在案头。林闻溪仿佛看见了一条新的道路:在那里,中西医不再争论高下,而是共同探索人类健康的奥秘;不再拘泥于方法之争,而是聚焦于生命本身的尊严与价值。

而这条道路,正是从如何公正评估疗效这一看似技术性,实则充满哲学深度的课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