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的分歧在治疗思路。西医专注补液抗菌,中医主张调理气机。一富商患者同时请中西医治,竟发现药性相悖:西药止泻恐“闭门留寇”,中药通下又恐加重脱水。
“此乃标本之辨。”陆老在紧急会议上阐明,“急性期当‘急则治标’,补液防脱;缓解期需‘缓则治本’,调理脾胃。”
基于此,制定出分级诊疗方案:轻症口服补液盐加中药辨证;中度静脉补液辅以针刺止呕;重度全力抢救,中西法并用。
秦若虚设计出简易口服补液方:食盐、白糖、橙皮煎汤,既合西医原理,又具中药和胃之效。贫苦人家纷纷仿效,救人无数。
疫情高峰时,林闻溪连续三日未眠。一夜,他救治一位老农时,老人颤声问:“小大夫,俺会死吗?” 林闻溪紧握其手:“老人家放心,我们定尽力相救。” 老人泪下:“死了倒也罢,只恐传染孙儿...”
这一刻,林闻溪深感医者责任:不仅要治病,更要安人心。
他提议在施药处同时开展防病宣传:煮沸饮水、食物加热、灭蝇防鼠。并用通俗语言解释病因,破除迷信谣言。
半月后,疫情渐控。统计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死亡率最低;纯西医组次之;纯中医组又次之;未就医者死亡率超七成。
总结会上,麦克莱恩坦言:“此次疫情让我看到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单纯补液抗菌虽可救命,但患者恢复缓慢。” 陆老亦道:“西医补液之法,确救无数危亡。老朽曾见患者津液枯竭而殁,今有盐水注射,实为医道大进。”
知府特来致谢,并问:“今后若再有时疫,当以何法为要?” 林闻溪答:“预防为先,中西医结合为本。既重饮水消毒,亦重正气存内;既用抗菌药物,也用辨证施治。”
是夜,林闻溪在日记中沉思:“时疫骤临,照见人心百态。医学之争,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唯有放下门户之见,汇聚众智,方能战胜病魔。医者仁心,当以苍生为念,而非派别为先。”
月光如水,照着劫后余生的城市。医学堂的灯火依然通明,师生们仍在研讨防疫改进之策。这场时疫带来的不仅是死亡与恐惧,更有反思与成长。
林闻溪知道,经此一役,中西医汇通的道路虽然依然漫长,但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生命验证过的方向。而他的医者之路,也在这次疫情中经历了真正的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