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针途 > 第17章 同窗切磋亦有得

第17章 同窗切磋亦有得(2 / 2)

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常一起研讨病例。周振邦教林闻溪使用听诊器、血压计,讲解西医生理病理;林闻溪则教周振邦诊脉察舌,阐释中医理法方药。

一晚,两人值夜班时遇到个疑难病例:一位老妇咳嗽月余,西药止咳无效,中药化痰不应。x光显示肺纹理增粗,但无明确病灶;中医诊察见脉滑苔腻,却似痰湿阻肺。

“奇怪,为何双方治疗皆无效?”周振邦翻着病历困惑。 林闻溪沉思片刻:“你我皆从各自理论推断,可否跳出框架思考?”

他仔细追问病史,发现老妇独居,常冷饭剩菜充饥。“莫非是胃食管反流?”周振邦灵光一闪,“卧位时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引起咳嗽,而非真正肺病!”

林闻溪击掌:“有理!中医也有‘胃气上逆,肺失肃降’之说。可试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配合西药抑酸保护黏膜。”

方案实施后,老妇咳嗽果然日渐减轻。这次成功让两人体会到跨学科思维的妙处。

最有趣的是一次出诊经历。两人被请往城外村庄诊治一个怪病:少女每逢月圆便发癫狂,平日却如常人。村民传言是“狐仙附体”,欲请道士驱邪。

周振邦检查后排除癫痫,怀疑癔症;林闻溪诊察发现脉弦细、舌红少苔,似属阴虚火旺。

“月圆之夜阴血易亏,虚火上扰心神。”林闻溪分析。 “但为何定期发作?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周振邦补充。

细问之下,少女果然月经不调,且发作与经期相关。两人商定方案:中药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养心安神,西药予适量镇静剂调节神经,并耐心解释病因,消除迷信恐惧。

一月后复诊,少女病情大有好转,村民也不再疑神疑鬼。归途上,周振邦感慨:“往日我认为中医玄虚,如今方知有其独到之处。” 林闻溪亦道:“我曾视西医为机械,今见其诊断精准,实可补中医之不足。”

夕阳西下,两个年轻人的身影在乡间小路上渐渐拉长。他们仍在争论某个病例的理法,但语气已从对抗变为探讨,从固执变为开放。

回到医学堂,麦克莱恩博士见到他们一同归来,笑问:“今日又有何收获?” 周振邦答:“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林闻溪接道:“且知医学之道,不在争高低,而在求真理。”

夜晚,林闻溪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与振邦兄切磋,始知切磋之意不在胜负,而在共进;不在证明己对,而在发现真知。医海无涯,独行则慢,同行则远。”

窗外月光如水,映照着桌上那台精致的显微镜。它曾是隔阂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友谊的桥梁。在这个医学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两个年轻人的友谊,正悄然预示着中西医融合的可能。

同窗切磋亦有得,得的不仅是医术精进,更是心胸开阔。林闻溪知道,这条融汇中西的医路,他将不再孤独前行。